1 / 37
文档名称:

《手机》中的称呼语与自我身份建构.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机》中的称呼语与自我身份建构.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11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机》中的称呼语与自我身份建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机》中的称谓语与身份建构123摘要: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称谓语既是一个标签,也具有建构功能。对称谓语4的选取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也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本文以电视剧《手机》为例,揭示称谓语的能动5作用与建构性,以及建构结果的不确定性。称谓的调整和转向是评估的结果,其选择既是一种语用策略,6也是自我身份协商与建构的过程。说话人是在进行一种投资,在关系网络中实现一种想象的自我。7主题词:称谓语;主观性;动态顺应;身份建构;想象的自我891引言10对称谓语的研究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篇分析中都是热点。先期研究更多地聚焦于11称谓语的静态研究(Brown&Gilman1960;Brown&Ford1961;Ervin-Tripp1972),也涉及12称谓背后的心理状态(Braun1988;祝畹瑾1984,1992)。上述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反映论,13或者结构的决定论:称谓语反映了言谈双方的相互关系(权势和亲疏)和一定社会集团的规14约,体现了社会结构对称谓语选择的决定或制约作用。结构论这种粗线条的勾勒没有揭示言15说者的心理意向性,及其对具体语境的评估过程,忽视了称谓语选择和调整的动态性、协商16性,而对称谓语建构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从建构视角进行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礼17貌”和“权力”的探讨上(Harris2003;Holmes&Stubbe2003;Watts2003),而对称谓选择调18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的跟进描写不多。19称谓语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双向协商过程,如何称谓别人以及希望被如何称谓,也正是20身份的建构过程。“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而发展出的多元、动态的身份定位,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本身也是构建认同、实践权力、协商关系的过程”(芮晓松2009:212217)。本文认为身份或曰认同不仅仅是一个标签,而且是在叙事中实现的一种动态概念。身23份可以协商,具有动态性和建构性。文中所谈到的称谓语,是指会话中用以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的词语,包括用称谓名词来指称,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陈毅平2007),不限于称谓2425语范畴中的面称,还包括对在场、不在场的人物关系的概括,和对第三方的称谓。指称对象26不在场的称谓语同样具有建构功能,也可以间接地建构和调整关系,只要涉及的一方与在场的听、说双方之间有某种关联。2728292称谓语与身份建构30语篇是一种实践,具有建构功能(Fairclough1995)。日常会话中,语言使用与身份建31构相关联,交际者使用语言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社会活动,构建自己或对方的社32会形象身份(Lakoff1990)。Swan&Linehan(2000:404)描述了两种常用的研究身份的路33子:“指称法”(areferentialapproach)与“施为法”(aperformativeapproach)。前者把语篇34看作是对先在身份的揭示,后者把身份看作是通过双向对话过程创造出来的。Fina,Schiffrin35&Bamberg(2006:14,22)指出,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互动的表征性身份(indexicalidentity)36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建构。身份不是说话人“拥有”的,而是通过在语境中的互动实践“浮37现”(emerged)出来的,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社会身份的表征。Bednarek&Martin38(2010:250-251)指出,对认同的研究经历了从启蒙时期“理性的统一自我”向后现代的39“更加片段化的语篇自我”的转变。认同是建构性的,具有时间维度,具有交互主体性和施40为性。41而在称谓语研究领域,在研究范式上呈现出从“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总体42趋势(参见芮晓松2009),也即高一虹等(2008)所谓的“结构观”向“建构观”的转变。前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对语言选择的制约甚至是决定作用,强调静态性,忽视行为主体的4344能动作用,后者则相反,强调社会结构与主体的互动。这两种视角在称谓语的功能上有不同的表征:(一)表征功能,标记说话人的社会属性,(二)建构功能,确立、维护或重组人际4546关系,表达态度以及实施言语行为(刘永厚2010)。473定位与架构——身份在称谓之中48称谓语在某一特定语言社区内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交际主体对称谓语49的选择是有目的的,隐含了一定的交际意向,体现为一种交际策略。Holmes&Stubbe(2003)50指出,身份和地位可以在语篇中协商,称谓语的使用是个体主观性的体现,是意义建构过程,是建构身份、确立或重组关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称谓语的选择实现着诸5152多社会语用功能,呈现出多种特征。53本文以电视剧《手机》中的语料为例说明,说话人在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