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多多Dad 2019/10/12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简况和陕西省省情、法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简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二、考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考核知识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哲学的概念(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概念(6)运动的概念(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8)静止的概念(9)规律的概念和属性(10)联系及其属性(11)发展的概念(12)新事物和旧事物(13)质和量(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6)范畴的概念(17)现象和本质(18)内容和形式(19)原因和结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21)可能性和现实性(22)实践及其特点(23)实践的基本形式(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5)真理和谬误(26)历史观的概念(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8)生产方式的概念(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1)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32)人民群众的概念(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理解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作用(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9)质量互变规律(10)否定之否定规律(11)对立统一规律(1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7)认识的发展过程(18)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9)真理和谬误的关系(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2)社会意识的构成(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6)杰出人物的作用(27)人的本质(28)人生价值(29)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第二章毛泽东思想概论1。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哲学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7)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部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3)实事求是的含义(4)群众路线的含义(5)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6)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7)《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8)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10)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14)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16)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方式(2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23)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24)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四项基本原则(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6)我国的分配制度(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9)“三个有利于”标准(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市场经济的含义(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3)现阶段的共同理想(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15)我国的教育方针(16)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一国两制”的特定含义(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2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2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2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理解部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