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火神论 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火神论 论文.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10/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火神论 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火神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因此有学者称之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百余年来,传其学者代有其人,著名的有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等,他们均被称为“某火神"或“某附子’’,于今在医林中依然独树一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推崇、传承其学者可称方兴未艾。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郑钦安16岁学医于刘芷唐,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为“卢火神"。其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姜桂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现为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承其衣钵,皆为火神派传人。祝味菊(1884~1951),浙江人,弱冠人蜀,从刘雨笙等研读医经,42岁移沪行医,以擅用附子名噪沪滨,竞至“遂有祝派之称",可见影响之大。门人有陈苏生、王兆基、徐伯达、徐仲才、胡觉人等。吴佩衡与祝味菊二公均以擅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祝附子”,声名著于国内医坛,为近现代火神派代表人物,人皆知吴、祝二公擅用附子,却罕知郑钦安乃其学术宗师,可能与年代久近有关。唐步祺(1917~2004),四川名医。祖父唐蓉生以医闻于世,私淑郑钦安。唐步祺幼承庭训,研****郑氏之学,民间誉为“唐火神”。终身钻研火神派学术思想,晚年穷十五年之功撰成《郑钦安医书阐释》一书,堪称火神派正宗传人,弟子远及海外。还有范中林(1895~1989),人誉“范火神”,以及补晓岚(1856~195O),人誉“火神菩萨’’,刘民叔(1897~196O),人誉“刘附子”等川蜀名医,贵州李彦师,人誉“李附子’’等,均以传承火神派思想,擅用附子而有较大影响。火神派不如伤寒派、金元四大家那样影响广泛,医林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当然这与其诞生时间较晚有关。郑钦安1911年辞世,至今不足百年,从《医理真传》1869年出版算起,至今亦不过130多年,因此有人称,火神派是“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这里不说伤寒派,即金元四大家至今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与这些古代学派相比,火神派从时间的积淀上恐怕就无法相比,影响与传播自然不如它们。但是百余年来传承火神派的学者却薪火不断,至今未衰,且有逐渐兴盛之势,这就显示出学派本身的影响了。在现代,许多名家名医都对火神派给予很高评价,其中,已故著名医家任应秋先生曾“谆谆嘱余(唐步祺)整理发扬郑氏医学’’,他说:“郑氏治疗三阴证,确是颇有盛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