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生态学景观的空间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2,215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学景观的空间结构.ppt

上传人:2112770869 2019/10/14 文件大小:2.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学景观的空间结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景观格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缀块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廊道、网络与基底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景观镶嵌体格局和生态学过程广义地讲,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而空间缀块性是景观格局最普遍的形式,它表现在不同的尺度上。景观生态学注重于研究空间格局的形成、动态以及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景观生态学区别于其他生态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研究景观格局的意义在于空间格局影响到生态学过程(如种群动态、动物行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生理和生态系统过程等),因为格局与过程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空间格局更好地理解生态学过程,因为结构一般比功能更容易研究,如果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可靠关系,那么在实际就可应用格局的特征来推测过程的特征,比如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生态监测和评价。当然,格局—过程关系常常是很复杂的(如非线性关系、多因素的反馈作用、时滞效应以及一种格局对应于多种过程的现象。因此,从格局到过程的推绎是景观生态学面临的一大挑战。空间缀块性是自然界中追普遍的现象,它表现在大小不同的尺度上自然界的空间缀块性一、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非生物因素(气候、地形地貌等)——为景观格局提供大尺度的物理模版,作用过程缓慢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在基于非生物因素作用产生的大尺的景观背景下共同作用而形成空间格局现实中,景观格局是多因素和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构,具有多层异质性结构;另外,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尺度上作用是不同的景观格局的多来源特征二、缀块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特征、缀块的主要类型残留缀块:由大面积干扰(如森林或草原大火、大范围的森林砍伐、农业活动和城市化等)所造成的、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片断;干扰缀块:由局部性干扰(如树木死亡、小范围火灾等)造成的小面积斑块;这二者在外部形式上有一种反正对应关系环境资源缀块: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以及与地形有关的各种因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缀块;人为引入缀块: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生态系统(如种植园、作物地、高尔夫球场、居民区、工矿区等)再生缀块:在先前被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地段上再次出现的生态系统;短生缀块:由于环境条件短暂波动或动物活动引起的、持续期很短的缀块(如荒漠中雨后出现的短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出现的过程群落、水源出时而聚集的饮水动物群等)、缀块形状圆形和扁长形缀块环状缀块半岛(狭长状或凸状外延)、缀块形成的原因及其机制不同类型的缀块性及其形成原因与机制缀块性可以从不同的组织层次(如种群、群落、景观)、营养级水平或时空诸方面来研究。自然和人为的干扰是不同尺度上景观缀块性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自然缀块性有利于生境多样性,因此,它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应该指出的是人为干扰(如森林砍伐、农垦、城市化等)常常造成高度的景观(和生境)破碎化,其生态学效应和自然景观缀块性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