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rabbitco 2016/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单位名称:西南大学填表日期:2008年10月28日论文题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以东莞市第一中学为例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时间学科专业方向杜锡来2007年5月教育管理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与“3+X”高考模式》发表在《教育探索》杂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1期(刊号:ISSN1002—23—1134/G4;)《中学生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在《教育探索》杂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5期(刊号:ISSN1002—23—1134/G4)《发挥班主任的非权力影响力》发表在《教师报》2007年2月11日(总第1514期)B4(61-0030)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该同志的学位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是以东莞市第一中学作为研究背景的。论文结合工作实际选题,有较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学校的实际背景给研究提供了素材,另方面,研究的结果对作者本人及所在单位老师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学校教师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老师们能自觉找准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摘要1成果新角色,除了观念上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外,在知识结构等多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有了新的改进和拓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培养锻炼了大批教师,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专科型向综合型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多层面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师生关系得到了根本转变,教师备课时更加注重备学生,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更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了。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论文《论教学评价系统的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获奖时间:2006年10月26日)论文《中学德育实效低下的成因及对策》获2006年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论文《教师教学评价与新课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新课程,你我同行”征文一等奖(2006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摘要2主办)论文《关于设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的思考》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新课程,你我同行”征文二等奖(2006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主办)论文《中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年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从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教学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学生的权威仲裁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终身发展的学****者。然而由于受到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角色定位与社会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转换旧的角色,认同、接纳、扮演新角色时还存在着心理的适应与冲突问题,并将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实际的教学行为上。本研究以东莞市第一中学为研究个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角色摘要3定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一些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误区,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些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制约着教师角色定位。本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改进培训系统以实现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二、落实实施系统以促成教师角色行为的实现;三、完善评价系统以实现教师角色的强化和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包括:叶澜主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80篇。专家推荐理由该同志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是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该同志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西南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其主持的课题有两项获市级立项,并先后有三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教育探索》、《教师报》等刊物中发表,另有五篇论文分别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二、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