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智能体温计.doc

格式:doc   大小:27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能体温计.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9/10/17 文件大小:2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能体温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前言 22系统整体设计 53系统硬件设计 、放大模块 、放大电路原理 、显示及报警电路模块 、放音简介 184系统软件设计 205系统测试 326心得与体会 32参考文献 33致谢语 341前言临床最早使用体温计是在18世纪,荷兰科学家布尔哈韦设计了水银体温计,1851年,德国人温德利希发现特定疾病具有特定体温变化。1867年,英国各医院把体温计用于常规测体温。目前除水银体温计外,还有根据各种原理研究出的如电子体温计、耳式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和液晶体温计等。水银体温计由玻璃制成,内装水银,根据水银在温度上升时膨胀的原理,水银柱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温度与水银柱升高呈直线关系。其优点是比较准确,价格比较便宜。***~℃,~℃。不足之处是看结果费事,易破碎,水银漏出后常温下即可蒸发,会引起神经中毒。目前美国已不再生产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可通过数字观看,比较方便。分实测式电子温度计和预测式电子体温计两种,前者与水银体温计一样,要测5~10分钟,具有准确、安全的特点;后者有前面提到的缺点,不适合家庭使用。红外线体温计此种温度计曾于“非典”流行期间广泛使用,分耳式红外线体温计或红外前额测温仪,测定时间为1~3秒,快速、安全,但鼓膜前下方有一狭窄部分,红外线难以到达,因此,测试值常有误差,年龄愈小误差愈大。鉴于目前体温计的发展现状,本设计采用单片机来控制实现体温的测量、显示、语音播放及报警电路,与传统的体温计相比安全性高、携带使用方便、而且测量范围广,稍微修改就可以用于其它监测系统的温度测量。2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因传统的体温计反应不方便,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污染,引起水银中毒,故而设计本方案。智能体温计在使用时,只需将额头对准传感器,通过检测后不仅可以在显示温度的同时给出报警信号,提示温度已经超出预设值,表示人体已处于高烧状态,还可以告知人体此刻的实际体温值,比较方便,具有准确、,将系统分为若干模块,以单片机为核心,完成多项功能。系统框图如图1,温度传感器把采集的外部温度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压,再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作为模数转换器的模拟输入信号,模数转换器将此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并口送入到单片机1。单片机1把这些信号处理后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出来。同时单片机1还处理按键、报警模块。单片机1把温度值通过串行通信传送给单片机2,控制语音芯片报出相对应的温度值。:采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价格便宜,对温度灵敏,原理简单,但线性度不好,如不进行线性补偿,设计归一化输出的要求,难于达到设计精度;如要对非线性进行补偿,则电路结构复杂,难于调整。故不采用。方案二:采用热电偶。热电偶在测温范围内热电性质稳定,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电阻温度系数小,导电率高,比热小,但热电偶一般体积较大,使用不方便,价格相对较高。作为一个智能便携式体温计的温度传感器,要求体积小,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故此方案不合适。方案三: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一般且有具有线性好、精度高、灵敏度高、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AD590的测温范围为-55℃~+150℃,能满足本设计的0~50度测量要求。根据相关技术资料:AD590线性电流输出为1A/K,正比于绝对温度;AD590的电源电压范围为4V~30V,并可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反接也不会被损坏。该方案能完全满足此设计的要求,故采用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