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近年来,旅游产业持续升温,冰雪旅游作为后起之秀,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成为白领们冬季的旅游首先。本文将结合内蒙古地区的资源条件,探讨适合于内蒙古地区冰雪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策略,对该地区冰雪旅游开发提供一个宏观性、全局性的指导。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和辽宁省在西北部相接。凭借其丰富的地理资源,有让人神往的大草原、美丽的河流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但是其冰雪资源却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内蒙古每年的旅游收录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夏季短暂的三四个月。而冬季漫长的冰雪资源却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随着东北三省冰雪旅游的发展和成熟,对内蒙古的冰雪旅游也带来的更多的触动以及发展的契机。二、内蒙古冰雪旅游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夏季凉爽、少雨、短促。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全年平均降水量 50-450 毫米。太阳辐射量西南部时长较长,然后逐渐东北向递减少。内蒙古自治区内有很多地市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二)内蒙古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内蒙古冰雪旅游起步较晚,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内蒙古冬季冰雪那达慕,满洲里国际冰雪节,内蒙古开雪节等冰雪节庆活动的开展,以及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满洲里等地滑雪场的兴建开拓内蒙古冰雪旅游新局面。但是内蒙古在区域位置和运营经验方面不如东北三省。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冰雪旅游时间较长,在我国和国际上都享有盛名。但随着冰雪旅游热度上升,国内方面,华北、西北甚至南方地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东北三省的冰雪旅游的独享优势已被打破。另一方面,国际上来自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冰雪旅游热,也分流了部分我国的旅游者。内蒙古冰雪旅游面临严峻挑战,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收国内优势城市的优点,又要创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冰雪旅游,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内蒙古冰雪旅游 SWOT 分析(一)优势分析 1、资源地理优势内蒙古有很多天然的具备冰雪资源的地区市,呼伦贝尔、满洲里、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都是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的首选。呼伦贝尔冰封时间长达 7个月,冬季的大兴安岭、大草原和湖泊都被冰雪覆盖,银色的冰雪世界风景独好;满洲里的冰雪资源也是得天独厚,在加上其与俄罗斯接壤,其开展的冰雪旅游具备异域风情;兴安盟阿尔山雪质好,风景独特,同时还有原始的温泉,有利于开展冰雪温泉旅游;总而言之,内蒙古冰雪资源和地理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开展冰雪旅游的条件。 2、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而在内蒙古就聚居着四十九个民族。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居住的房屋结构及室内摆设都很有讲究,女子的刺绣也堪称一绝,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曲棍球;鄂温克族居住的房屋结构及室内设置与达斡尔族尤为相似,饮食方面除了以传统肉食、奶食为主,也逐渐的加入了粮食,而在其它方面,则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内蒙古的朝鲜族人好穿白色衣服,喜欢吃米食,房屋是传统的青绿色的歇山顶,室内干净整洁,家具摆设也都包含不同的含义。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在这里交汇和碰撞,虽然有相互融合之处,却又各自保留着其独有的民俗民风。这种富有内涵的文化景象就是内蒙古独有的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二)劣势分析 1、交通内蒙古的冰雪旅游资源及项目对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极具吸引力,但是交通方面不太便利,很多地方都没有到内蒙古的直接航班,特别是直接飞往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内蒙古距长三角、泛珠江三角的距离较远,如果交通的不便,势必会干扰游客的出行态度,而导致放弃出行,从而选择更为舒适的旅游线路。在交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东北三省,他们对各类旅游载体和公司进行鼓励和扶持。 2、旅游产品的丰富性由于缺乏对旅游产品主题式的设计,使得旅游业务缺乏文化底蕴,无法给游客带来足够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包括旅游人才的缺乏以及相关部门不够重视等。 3、基础设施匮乏,服务质量差内蒙古的交通设施方面,机场、海航口岸、铁路站点、国道等都离景区较远,且地区分配不合理,支线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景区的可进入性差。住宿方面,内蒙古星级饭店的结构比例是不合理的,无法满足各层次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旅游服务体系方面,旅行社分布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对应一致的,从而导致了空间上的分布不合理。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纽带,其分布上的不合理以及数量上不足都会影响到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三)机会分析 1、来自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及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视,将会陆续出台一些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方面的有利政策。内蒙古属中俄蒙三国的边境交界处,又是诸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一直受到中央的关注,促进当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