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0/1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        【摘要】 收集研究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斑秃的文献,发现多数医家认为斑秃与肝肾关系密切,强调情志因素在斑秃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中医内治多从肝肾、气血论治,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外治多采用药物熏洗、自制酊剂及外用制剂涂抹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中医的综合治疗,将药物内服外用、针刺、穴注及物理治疗等不同作用途径的有效疗法联合运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斑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的科研和临床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关键词】 斑秃;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实验研究;综述  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可发于任何年龄,尤其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精神因素引发,***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中医称其为“油风”、“鬼舔头”,俗称“鬼剃头”。《诸病源候论》云:“人有风邪,有于头,在偏虚处,则发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为之鬼舔头。”本病属损容性疾病,虽不影响健康,但往往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工作学****和社会交往。现将近年来本病的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历代文献论述颇多,如《内经》中有“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白而脱落”的论述。《诸病源候论》说:“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医林改错》说:“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医宗金鉴》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而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现代医家根据历代中医文献的有关理论,结合临床中自身的体会,将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几种。  (1)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谢舜辉等[1]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本病与肝肾之脏关系最密切。肝肾虚亏,阴血不足,腠理不固,则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所养而脱落。谢韶琼等[2]认为斑秃多为血虚毛发失去营养,或气滞血行不畅,毛发失养而致脱落。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因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其荣在发,故肝肾不足,易致脱发。卢明仁等[3]认为斑秃的致病原因多与血虚和肾阴亏损有关。血虚不能营养皮肤,使血行不畅而致毛孔开放,风邪乘虚袭入、风盛血燥致使毛发脱落。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藏精,主骨生血,其华在发。肾气充沛,精足血旺则头发光泽;肾阴亏损,精血不足,血不养肤,则头发枯落。  (2)肝失疏泄。胡东流等[4]认为精神因素引起的斑秃发病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疏泄,七情内伤、情志抑郁、劳伤心脾皆可影响肝之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毛发失去营养而脱落;肝郁乘脾,肝脾俱虚,气血生化不足,气血两虚,发失营养而脱落;肝血不足,疏泄不达,则肾精亦亏,精血  [24]庞丹梅,郑晓亮,唐建飞,[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4):385-388.  [25]卢敏,丰哲,左亚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14-19.  [26]王体强,何芳,雷自强,[J].中国药房,2002,13(2):80-81.  [27]周国林,姚全胜,[J].中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