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毕业设计校园网络规划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2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设计校园网络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0/19 文件大小:2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设计校园网络规划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园网络设计规划目录一、 校园网络概述 0二、 校园网络需求分析 0三、 校园网络设计目标 1四、 用户需求分析 2五、 可行性分析 2六、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七、 网络地址分配与命名 4八、 子网划分 4九、 IGP内部网关协议配置 41) 汇聚层交换机配置 52) 核心层交换机配置 7十、安全策略与管理策略 10十一、设计总结 11、校园网络概述校园网络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系统,、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宿舍子网、校医院子网及后勤子网等。二、校园网络需求分析校园网络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三、校园网络设计目标在明确校园网设计目标以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对象研允和需求调查,了解学校性质,任务和发展特点及系统建设需求和条件,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的主要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要求;第五,规划校园网络建设的实施步骤。接下来就是校园网络总体设计原则及校园网络应该满足的要求:1) 开放性: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2) 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插槽个数、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和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等方面,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充性;3) 可管理性:利用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式,合理地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使日常的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便捷和高效;4) 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确保网络的安全;5) 投资保护: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采用的网络架构和设备充分考虑到易升级换代,并且在升级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投资;6) 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7) 高度冗余性:为某些用户设备提供冗余链路连接,使用户可选用备用链路传输数据,来防止某条链路出现故障导致用户连接断开,为用户提供高可用性。8) 区域划分:根据校园网的实际需求,我们知道不同的楼有不同的功能,在这里我们根据不同的楼不同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虚链路:通过使用虚链路可以将处于不同地点的工作设备连接到核心区域。10) 多层交换技术:通过三层交换技术,特别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换机的包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线速交换。、用户需求分析在网络方案设计之前,需要从多方而对用户进行调查,弄清用户真正的需求。在了解用户建网的目的和目标之后,应进行更细致的需求分析和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调查:1) 网络的物理布局。充分考虑用户的位置、距离、环境,并进行实地考察。2) 用户设备的类型与配置。调查用户现有的物理设备。3) 通信类型和通信流量。确定用户之间的通信类型,并对数据、语音、视频及多媒体等的通信流量进行估算。4) 网络服务。包括数据库系统、共享数据、电子邮件、WEB应用、外设共享及办公自动化等。5) 网络现状。如果在一个现有网络上规划建立一个新的网络系统,需要了解现有网络使用情况,尽可能在设计新的网络系统时候考虑旧系统的利用,这样能保护用户原有投资,节约费用。6) 网络所需求的安全程度。根据用户需求选用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和采用不同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五、可行性分析结合具体情况,认证建网目标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和经费预算的可行性。在技术上应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所选网络技术是否能得到技术基础条件的保证,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容:1) 传输。包括各网络结点传输方式、通信类型、通信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