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10月9日作者:马建新【小中大】  文章关键词:民工荒特点原因对策“民工荒”是指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总量过剩背景下的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本文从“民工荒”的特点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  “民工荒”最初指自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从2009年中开始,新一轮的“民工荒”再一次出现。对本轮“民工荒”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轮“民工荒”的特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2010年2月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用工荒”是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与2004年的首次“民工荒”又有其不同的特点。、长三角等地“民工荒”不同,此轮“民工荒”范围明显扩大,不少中西部城市甚至二线城市也出现用工紧缺现象。以笔者所在的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去年下半年,开发区的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即出现用工紧张现象,虽举行多场招聘会,也难以解决。,此轮“民工荒”不仅是技工缺乏,普工同样紧缺,而且数量巨大。如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称,现时广州最缺工的行业分别是机械加工、服装、鞋业等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占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民工荒”突出表现在春节之后,往往随着时间自行解决。而此轮"民工荒"伴随着我国经济“V”型复苏,从去年下半年即出现,至今未见消退趋势。,部分企业看不到劳动力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过渡,不思技术创新,一味依靠廉价劳动力维持产品竞争力。此次“民工荒”呈现出来的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的企业缺工最明显的特点,也许正是他们“用脚投票”的一种表现本轮“民工荒”,本轮“民工荒”本质上仍属于结构性用工短缺现象,源于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其形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近些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民外出的机会成本近些年来中央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国家还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再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一些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方,和农业产业化比较好的地方,农民种粮的收入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部分农民选择了在家务农。(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外出打工已缺乏吸引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分析指出,今年春季中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61人,比2008年同期的调查高出16个百分点。在准备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2%,去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不仅是工作机会增加,收入上的差距对农民工也已缺乏吸引力。以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