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方案 为切实做好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园区聚集能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区域建设发展,特制定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方案。一、概况(一)区域位置。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位于皋兰县城西北部,,位于城市南部、西北、东北三大板块形成的Y状城市结构结合部,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是兰白核心经济区重要的产业承载体和引领、示范、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二)发展现状。1992年8月县政府提出建设三川口工业园区,2005年4月市政府将三川口工业园区列入全市九个重点发展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按照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三川口工业园发展的意见》和集中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全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县城“西扩南展”战略,建成县城名藩大道、兰花路、三川口市政道路等园区主干道路,园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实施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三川口供水扩容、城区供暖设施改造等重点工程,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9家,,占全县的60%,上缴税金8200万元,占全县的30%。园区已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二、规划控制范围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地理坐标:东经103°32′——103°14′北纬36°05′——36°51′四至范围:东至包兰铁路,南起三川口包兰铁路道口及铁路以东地区,北至驼梁岘子,西至皋营公路,东北至土龙川变电所上延至许马公路沿线,。三、规划建设方案编制依据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皋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皋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皋兰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皋兰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兰州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方案。四、可行性分析--区位优势突出。园区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具有“坐中四联”的独特地理优势。园区南距省城兰州44公里,北距白银46公里,与规划建设中的兰州新区相邻。处于以50公里为半径的半小时经济圈和半小时城镇圈,是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交通通讯便捷。园区所处区域交通条件良好,位于包兰铁路、国道109线和皋营公路交汇处,园区距中川机场39公里。--自然条件良好。园区内地势平整,地形多为黄土梁峁、沟谷和小川台地,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域内用地开阔、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和坡度均满足大规模开发建设要求。五、总体思路及建设内容(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为原则,举全县之力推动三川口工业集中区跨越发展,按照“规划先行、基础跟进、产业主导、项目支撑”的要求,突出“搭平台、强服务、抓项目”三个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建设园区,以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园区,以行政法律的手段管理园区,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力争将三川口工业集中区建成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的工业园区,为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二)基本原则科学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园区经济发展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关系,严把项目准入关,优先发展占地少、能耗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逐步把园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开发思路,在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综合考虑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因素,力求做到发展思路符合实际,产业布局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原则。坚持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融资、招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外资、民资以独资、联营、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互补发展原则。一方面与周边地区和其它园区合理流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互补发展。关联发展原则。按照市上重点支持的8大方向40个产业方向,选择适合园区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园区产业的集聚度。配套发展原则。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以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吸引更多项目进入园区投资发展,以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局面。(三)产业定位与产业布局1、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皋兰三川口工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