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书香班级建设.ppt

格式:ppt   大小:7,774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香班级建设.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0/20 文件大小:7.5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香班级建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腹有书香气自华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则想说“腹有书香气自华。”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我们在袁了凡的善恶之道中求索宿命的车辙,转动命运的车轮;我们在纳兰性德的清新隽秀中,追寻帘外潺潺雨,寻觅古道细细风;我们在叔本华的人生哲思中,领略别样的哲学旋律,细数尘世间的意志表象。《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西元1569年)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问其故?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 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到明年(西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读《了凡四训》的感悟天赋予物以理,天赋予人以性。凡物皆有数,凡人亦有数。数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之所以囿于宿舍中,拘于数中,只是因为我们不明了善恶之道。《了凡四训》中这样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现实中的我们是否真的能和古圣先贤一样,止于至善,无一毫私欲而凡事为人不为己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为尧舜,我们心中都有一块明镜,只是被私欲所蒙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清除污垢,让明镜重新熠熠生辉。所以让我们一心向善吧,就像《周易》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为善必昌!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族,实为蒙古族,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