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每一首都能够让真正的男子汉血气上涌、慷慨落泪。他还有一些词,虽然不能说是慷慨悲壮的英雄壮词,但是呢,它浸透了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样倾倒了无数读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还有脍炙人口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铁板铜琶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美芹悲黍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献芹”所献之物菲薄,不一定和您胃口,只以此物聊表诚意,谦辞。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黍离之悲:国破家亡之痛,今不如昔的哀叹。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著称。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豪杰壮志难遂的悲愤。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脱,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东坡词旷稼轩词豪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豪放词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诗文革新派诗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其特点是不拘守音律,气象恢宏雄放。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辛弃疾终其一生,没能实现他的宏伟理想:就是收复北方被金人占领的国土。要为民族报仇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