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
文档名称: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PPT讲座.ppt

格式:ppt   大小:1,984KB   页数:1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PPT讲座.ppt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10/22 文件大小:1.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PPT讲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有线通信方式相比,无线电通信具有通信建立迅速、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和组网容易等优点缺点:衰落严重,易受天电等外界干扰,容易被截获和窃听等应用:主要用于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等各种信息传输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地面、空中、海上和空间通信。、超长波、特长波、甚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根据无线电波的不同波段和传播模式无线电通信主要分为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序号频段名称频率范围波段名称波长范围1极低频(ELF)3~30Hz极长波100~10Mm2超低频(SLF)30~300Hz超长波10~1Mm3特低频(ULF)300~3000Hz特长波1000~100km4甚低频(VLF)3~30KHz甚长波(万米波)100~10km5低频(LF)30~300KHz长波(千米波)10~1km6中频(MF)300~3000KHz中波(百米波)1000~100m7高频(HF)3~30MHz短波(十米波)100~10m8甚高频(VHF)30~300MHz超短波(米波)10~1m9特高频(UHF)300~3000MHz分米波微波10~1dm10超高频(SHF)3~30GHz厘米波10~1cm11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1mm12至高频300~3000GHz丝米波10~1丝米短波通信(又称高频通信,HF):是利用频率在3-3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实际上,-3MHz归到短波波段,所以现有的许多短波通信设备,-30MHz。超短波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0-1m(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由于超短波的波长在1-10m之间,所以也称为米波通信。整个超短波的频带宽度是270MHz,是短波频带宽度的将近10倍。由于频带相对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探测、导航、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300MHz以上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一种方式。使用的是分米波和厘米波波段,这种通信方式采用的是视距传输方式,受地形和天线高度的限制,相邻两站之间的通信距离有限(一般在30公里左右)。利用这种通信方式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中继站,这也是中继(接力)通信的由来。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通信。主要通信业务是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卫星通信可以只经过一颗卫星,由卫星通信地球站向卫星传输的上行线路和卫星向地球站传输的下行线来完成,也可以经过多颗卫星和多条上、下行线路。卫星通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的通信手段。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的信息交换和传输方式。工作在超短波或微波波段。散射通信:是指利用大气层不均匀介质对电磁波的再辐射(散射或反射)作用进行的超视距无线电通信。散射通信包括对流层散射通信、电离层散射通信和流星余迹通信。无线电通信简史无线电通信起源于19世纪末。1892年,英国人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在真空中它是以光速传播的。德国人赫兹于1887年用试验方法实现了电磁波的产生和接收。1859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并研制成无线电收发报机。随着真空器件的出现,无线电通信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接力通信、卫星通信、毫米波通信等相继发展起来。1931年,在英国多佛尔与法国加来之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超短波接力通信线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1GHz以上频段的小容量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到20世纪70年代,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逐步完善,到80年代,毫米波波段开始应用于接力通信。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52年首先提出对流层散射超视距通信设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散射通信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卫星通信方面,英国人克拉克早在1954年提出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的设想;1957年10月,原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斯科尔”,开始了卫星通信的试验阶段;1965年美国发射对地静止卫星“国际通信卫星-1”号及原苏联发射对地非静止卫星“闪电-1”号的成功,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信进一步向各应用领域扩展。例如,美国现已拥有“国防通信卫星”、“舰队通信卫星”、“Milstar”等多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