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稻田生态养殖薄壳田螺技术(1).pdf.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稻田生态养殖薄壳田螺技术(1).pdf.pdf

上传人:sftnqws018 201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稻田生态养殖薄壳田螺技术(1).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8 《中国水产》2007年第1期责任编辑刘学迅健康养殖—淡水篇稻田生态养殖薄壳田螺技术吴其仁浙江省庆元县农业局 323800稻田生态养螺,以海拔800m~1100m左右水稻田为基础,稻田水质好,螺稻在田间共育而互利共生。薄壳田螺以壳薄而著称,是珍贵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销售趋势看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稻田养螺的投资小,见效快,根据浙江省庆元县600多农户利用120万平方米稻田养殖田螺计算,每亩稻田平均增收1000元~1500元,经济效益显著。一、选择优质田螺品种田螺品种以个大、壳薄、摄食性能好、生长繁殖快、肉质细嫩、抗病力强、适于稻田养殖的高山薄壳田螺为好,可选择面积为50m2~100m2、有机物和硅藻类含量高的田块,投入适量繁殖能力强的母螺和秸杆,以利于母螺的繁殖和幼螺的寄生,当水温达到20℃~28℃时加速幼螺的繁殖,确保稻田幼螺养殖数量的投放。二、选择养殖稻田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不漏水的稻田作为养殖田块,尤其是水库输水涵洞下游排灌方便的稻田更为适合,田埂宽度与高度要比一般稻田增加5cm~10cm,稻田中央开一条宽30cm~50cm、深40cm~50cm的环形沟或“十”字形的交叉沟,面积稍大的稻田也可以开“田”字形的沟,保持水位10cm~20cm。稻田的进、出水口要设置较密的隔栅或密网,以防止田螺逃走。稻田底泥以松软为好,单季稻田、连作晚稻田在放养前2周应先用堆肥做池床,使土壤柔软,有利于培养微生物、硅藻、青苔等天然饵料生物。有条件的,应在堆肥前水深10cm~20cm时用生石灰50kg/亩~75kg/亩、漂白粉20kg/亩清田消毒。沤制堆肥一般用鸡粪、鸭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禽粪与稻草之比为3∶1,碳酸钙用量视土壤的酸碱度而定,保持pH中性为宜,总堆肥量以3kg/m2~5kg/m2为宜,堆肥必须完全腐烂、堆熟,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不利于微生物和硅藻类的生长,从而影响田螺的养殖。三、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放养幼螺一般在插秧后7天~10天秧苗返青后进行,单季稻田可先放养,待高温季节时刚好稻叶茂密,为田螺遮阳降温。规格为400只/kg~800只/kg的小田螺,放养密度以沟的面积按50只/m2~100只/m2计算投放,同一稻田放养的幼螺规格应尽可能一致,一般情况下当年秋末即可养成规格为40只/kg~100只/kg的商品田螺出售。有些地方放养密度低,可搭配饲养一些河虾、鲫鱼、鲤鱼等。四、田螺的养殖管理田螺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及硅藻类,养殖过程中可根据田螺摄食情况决定喂食量(沤制堆肥)。在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即水温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隔2天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田螺总重的2%~3%;水温在15℃~20℃或28℃~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为田螺总重的1%~2%;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则少投喂或不投喂。根据水稻和田螺的需要,适时调整水位,从插秧到水稻分蘖要浅水,养殖期间采取微流水形式,稻田保持水位在10cm~30cm。对进、出水口的栅栏或密网要定期检查、洗刷,以利滤水;下大雨时,截断进水口,以防其被水冲毁;平时,防止稻田断水、缺水和漏水,高温季节加大水体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含量;寒冷季节,田螺进入深层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更换新水1次~2次,《中国水产》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