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郦学札记(二).pdf

格式:pdf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郦学札记(二).pdf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郦学札记(二).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丽体学札记二陈桥骆坡水经注》若干名本校勘次数古人校勘书籍不仅认真而且刻苦一本书常常校了一次再校二次以至若干次毕生用功于此所以古书校本常有以校勘的次数命名的如一校本再校本等等在哪学史上对于《水经注》的佼勘就有这种例子《水经注》一书因为在北宋景佑年间缺佚了五卷加上辗转传钞弄得经注混淆错漏连篇不堪卒读以致北宋元右前的第一种刊本全书只有三十卷内容只有原书的三分之一所以从明代起不少学者用苦功校勘以求恢复此书的原貌在明代学者校勘的《水经注中第一种按校勘次数命名的就是赵琦美的三校本赵别名清常道人家有脉望馆藏书丰富他于万历丙午一校万历已酉二校万历庚戌三校分别以宋本谢兆申本黄省曾本校勘其书称为赵琦美三校本是明代的哪注名本朱谋炜的《水经注笺》虽然未以校勘次数命名但他以吴璐刊本为底本用宋本及黄省曾本校勘所以实际上至少是一种二校本另外还有,种已经亡佚的冯舒校本据《吕亭知见传本书目》所著录系以柳金影宋本作底再校以朱谋炜本及谢兆申本所以也是一种二校本在清初的哪注校本中孙潜校本也是功力极深的名本他于康熙丁未”先后用赵琦美三校本及柳金影宋本校勘哪注所以其本当是二校本今赵柳二本均已亡失赖孙潜二校至今得以流传清初的另一著名校本是何悼义门的三校本全祖望在其《何氏水注三校本跋》《全校水经注附录》上一文中云义门先生《水经》三本予皆见之其初校本于甲戌按康熙三十三年未见所学犹不免竟陵气也按指钟惺谭元春喻只在词章上做功夫再校本以丙子按康熙三十五年及见亭林所订则进矣三校本以戊戌按康熙五十七年更进矣像这样一校二校三校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果这就是古籍校勘的艰难功夫清初邮学家校勘《水经注》次数最多的是全祖望他毕生力学此书但系统地校勘则始于四十五岁之年据董小纯《全谢山年谱》所记乾隆十四年已巳先生四十五岁校《水经注》是岁有诗三集而《水经注》一书先生晚年精力所注用功最勤实始于是夏十五年庚午先生四十六岁仍校《水经注》春病甚一日忽青十七年壬申先生四十八岁在广东??而朝夕不倦者则《水经注》盖已七校矣十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九岁自粤中归又云自七月乃归家养病犹以《水经注》未卒业时时检阅十九年甲戌先生五十岁居杨州是年春尽维杨故人以书招往养病仍治《水经注》十一月乃归二十年乙亥先生五十一岁卒于家由上述《年谱》可知光绪十四年薛福成刊行的《全氏七校水经注》乃是他四十八岁的作品此后三年他仍继续校勘所以全氏校邮实际上不止七次另外一位校勘《水经注》多次的近代学者是王国维他每校勘一部邮注就撰写校跋一篇今《观堂集林》第十二卷收有他的校跋六篇计宋刊残本大典本明抄本朱谋炜《水经注笺》孙潜校本戴震校聚珍本等六本又《观堂别集》第三卷收有《水经注释跋》一篇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黄省曾刻本中亦有王氏写跋一篇故其毕生共校《水经注》八种可惜王氏未曾将此八种校勘成果合成一本王氏于年死后藏书流散此事已无法弥补了杨守敬熊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是邮学史上迄今注疏量最大的《水经注》版本杨氏于民国初逝世时此书尚未完成由熊氏赓续从事据汪辟疆《杨守敬熊会贞合传》国史馆刊》创刊号云故守敬卒后会贞居菊湾杨氏故庐又二十二年书凡六七校稿经六次写定按《水经注疏》长达一百数十万言如此巨著经六七次之校勘功力之巨可以想见按汪氏所云六七校之数估计则今台北中华书局影印的《杨熊合撰水经注疏》当是此书的五校本或六校本贫病毫重献身哪学《楹书偶录初编》所载沈大成《跋水经注》云是书初与戴君同校于广陵甫数卷而余病中辍今幸不死竣事而东原阐为人潜拂衣归歇余淹留卧病在家别未半载事变如是未知何日再与友商榷也又云余比年来外伤棘积内困米盐有人世所不能堪者而惟借善本书校之丹墨砒硫逆旅不辍此书生积****未能破除斗翻借以解我愁耳是书小春稍闲复校病余体弱举笔即昏然思睡日尽一卷几不能支越月始竟按沈大成曾于乾隆已卯据季振宜沧苇校本写校一次庚辰又据何悼校本复校校本今已不存却是哪注校本中的一种名本胡适在《史语所藏杨希阂过录的何悼沈大成两家的水经注校本》胡适手稿》第四集下册一文中推崇沈本可以算是一件很宝贵的哪学史料但是这个校本却是在外伤棘权内困米盐病余体弱的处境中校勘出来的在邮学史上像沈大成这样抱病校书的学者并不是个别的清初的孙潜也是如此他在其校本卷十六《毅水》下云一岁事卒卒兼患痔痛故自腊月七日辍笔至今九日始得续校也又艰于久坐止校得此卷复辍也孙潜校本因后人多有过录所以到今尚存依靠他的抱病力校明代的两种著名校本即柳金大中影宋本和赵琦美清常的三校本赖以流传著名哪学家全祖望晚年多病他的《水经注》校本从一校到七校据前文所引董小纯《全谢山年谱》都是在病魔缠身之中力校完成的七校以后他继续抱病校哪二年可惜他死后萧条遗书散失连七校本也是在王梓材董沛等的努力搜寻下才得以整理刊行的除了上述沈大成孙潜全祖望等贫病治哪的例子外还有不少学者直到髦差之年仍然治邮不倦这中间清初的胡渭就是一个例子他毕生治邮老而弥笃对《水经》成书年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