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鲁迅“反抗绝望”人生哲学之嗣响-人生哲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反抗绝望”人生哲学之嗣响-人生哲学论文..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0/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反抗绝望”人生哲学之嗣响-人生哲学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鲁迅“反抗绝望”人生哲学之嗣响     摘要:鲁迅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其作品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亦包含了他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即人生哲学。而在中国除茅盾文学奖之外的又一文学大奖——鲁迅文学奖却以一种不谋而合的态势同样表达了其所具有的“反抗绝望”为内核的人生哲学。本文主要以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来阐释这一主题。关键词:鲁迅文学奖人生哲学反抗绝望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命名的文学奖项,是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鲁迅文学奖始创于1997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评选范围,是1995—1996年间的作品,此后改为每三年评奖一次;第二届评选范围,是1997—2000年间的作品;第三届评选的,是2001—2003年间的作品;第四届评选的是2004—2006年间的作品。屈指算来,鲁迅文学奖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对奖项的制度和评奖标准也趋于成熟。而在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标准中,我们看到,无处不蕴含着对于鲁迅思想的重新塑造。当年,鲁迅的“反抗绝望”的思想唤醒了无数的沉睡中的中国民众,使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审视固有的文化态势。1997年创始的鲁迅文学奖同样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在这七个奖项中,单独以短篇小说来阐释“反抗绝望”这一文学主题,在对鲁迅思想的深层次研究上并不显得突兀和不可想象,它仍然深蕴着鲁迅思想的精神内核。在评定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好的作品都能获奖,读者以及评奖专家往往对于作品的好坏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评选专家对于哪些作品可以入围、哪些作品不能入围亦是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相应的有的获奖作品也并不被普通大众读者所喜欢。那么,是什么使鲁迅文学奖在评定此部作品,而舍弃了彼部作品呢?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鲁迅自身的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关系。一、鲁迅的“反抗绝望”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绝不是简单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样的“三家”就可以界定的;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也不是“一面旗帜”、“一个方向”就可以概括的。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是中国文学得以发展的不屈动力,是承先启后的一个重要性的人物。在中国的现代文坛上,恐怕也只有鲁迅,以这样一种毁誉参半的角色存在着。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1](P43)“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2](P48)鲁迅是中国的窗口,通过研究鲁迅,我们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心,中国的精神及灵魂。而设立的鲁迅文学奖,则是在更高层次上来继承鲁迅精神。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一直是以一个精神导师的角色而存在的,毛泽东的“三家”的提出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他并以一个不变的方向、旗手的象征性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鲁迅所命名的“鲁迅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鲁迅精神的复归。鲁迅,在中国文坛上创造了一系列为众人所知的典型形象,从阿Q到祥林嫂、从孔乙己到华老栓,在这许多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一种生命意识的张扬,对于一种绝望谷低的悲天性反抗。 1925年3月18日,鲁迅在致许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