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解读.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10/2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解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解读一、新型城镇化规划综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经过反复酝酿之后,终于姗姗而来。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城镇化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今后各项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本次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意义非凡、责任重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四化同步”的理念,本次规划将四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阐释,提出“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不难看出,中央政府想依托城镇化的进程,一并解决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民生保障等众多社会问题,反映出本届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给予了相当高的期望。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城镇化,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新型城镇化要摆脱“三个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即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六大创新。第一,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第三,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第四,强调生态文明,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五,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第六,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全面实现,要坚持七大原则,分别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这七大原则,也是未来城镇化建设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进入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二、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本次新型城镇化规划总共八个篇章,除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规划实施外,规划涉及到农业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布局、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体制等五个重要方面。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的角度来看,本次规划谈及的具体相关政策和方针并不是很多,但对于未来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方面本次规划对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分别提出了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建设模式,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未来我国城镇化在布局方面,要实现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以下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1)以城市更新推动建成区的改造对于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本次规划提出要以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逐步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在不扩大建成区规模的前提下,提升人口密度,就需要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组合,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效率,同时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充分挖掘城市可用空间。在旧城改造方面,突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将城市中心区域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危旧建筑,进行更新替换式的改造。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务必坚持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2)以功能升级促进城市新区的转型通过近二十年城市新区、园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我国目前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占地过大,人口密度偏低,生活设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据统计,2000-2011年,%,%的增长速度,城市建成区的大幅度增长正是来自于新区和园区的过度开发。本次规划提出,首先要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其次,对于已建成新区的转型,应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加强现有新区城市功能改造,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真正实现人口的有效集聚。(3)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本次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未来将加强中小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也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所以,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要逐步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县域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值得思考和关注。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