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上《时间的计算》教育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2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上《时间的计算》教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ipod0a 2019/10/26 文件大小:1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上《时间的计算》教育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年级上《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作者:————————————————————————————————日期: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第一单元例2,教材第5页)教材分析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通过例2及“做一做”,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情景图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求出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数格的,也有列版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编排的是学生去公用电话亭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要求还等多久才开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时间的方法。“计算7时30分到7时45分有多长时间”的过程,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归纳总结等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计算经过时间;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教学难点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钟表模型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旧知,: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复****巩固时间的换算。: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同时间单位的换算,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换算)二、互动探究,(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算法计算出经过时间,但在具体书写过程可能会出错。解决策略:通过学生间的补充、纠正、质疑及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把话表达清楚,规范书写格式。追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为什么?。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