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新加坡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有“狮城”之称,地处欧亚两洲的交通要地,经历了100多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个面积小的国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新加坡全年气候温暖,特别适合旅游。新加坡市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干净整洁又充满都市气息。官方语言有四种,分别是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别看新加坡国家小,却是个有着差不多两百多个民族的国家。因为人口复杂的关系,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新加坡,形成多个民族文化区,同时成为新加坡的购物观光胜地。目前,虽然马来人是当地土著,但是占人口总数绝对优势的却是华人,全国人口75%以上都是华人。国旗国徽李光耀Abigmaninasmallstage新加坡华人,为新加坡前任总理、前任国务资政、以及现任内阁资政,常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二、新加坡公民教育概况在这样一个拥有多远文化的背景下,自1965年独立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多民族的社会中,建立统一的“新加坡人”的国民身份,维持强烈的国民身份认同,1966年成立公民委员会,进而制定公民课程纲要,大力推行公民教育。为避免矛盾和纷争,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各社会阶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加强归属感和责任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公民教育经验。(一)新加坡公民教育的内容新加坡公民教育政策的首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及捍卫国家利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种族和谐和发扬传统价值观。在新加坡所有中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纲要及教科书上,均列明作为“新加坡人”的几种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是新加坡公民教育内容的纲领主线,是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提出的各民族不同信仰的民众均能接受的五大共同价值观。1、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新加坡是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国家,为统一国民思想,避免矛盾和纷争,开展经济建设,政府明确指出要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2、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坚持东方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对此新加坡政府的态度是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倡导东方价值观,其核心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新加坡坚持了东方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有效抵御了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强化公民知识教育为了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教育署颁布了《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三方面的教育,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切实有效的开展公民教育。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新《好公民》教材,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在小学“好公民”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扩充修订的,包括培养良好品德、发扬个人潜力、促进人际关系、评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扬社区精神、加强对文化和宗教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内容。4、注重道德与法制并举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公共场所抽烟等都立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新加坡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并且以详尽和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新加坡的总理,在这个头衔之下,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