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冰敷的功能  消肿、以及降低新陈代谢等,进而达到治疗急性运动伤害的目的;有时,慢性运动伤害的复健治疗过程中,也会配合冰敷来进行适当的运动伤害控制;甚至,棒球投手(或其他以最大运动能力重复进行运动的运动员)在比赛后,也会利用冰敷预防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的发生,以便能够尽快恢复手臂肌肉的机能。冰敷的最大生理功能在降低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皮肤对冷的感觉受纳器,其正常反应温度范围在10℃至41℃之间。当正常冰敷的过程中,皮肤温度持续下降至15℃左右时,由于皮肤对冷的正常感觉,会促进交感神经的紧张,经过一连串的生理控制机转后,进而达到血管收缩、降低血流的功能。如果,冰敷的时间过长或冰敷的方法不适当,可能使皮肤温度低于10℃以下,那么,皮肤对冷的正常反应,将会因为感觉受纳器的不正常反应而改变,进而出现血管扩张与冷伤害的情形。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冰敷状况下,随着皮肤温度的降低,在刚开始的三分钟左右会有冷的感觉,二至七分钟左右会有灼热与疼痛感,五至十二分钟左右会有局部麻痹、麻木疼痛、刺激反应被阻断等反应,十二至十五分钟左右则会出现不增加新陈代谢的深层组织血管放松现象,此时,冰敷即应停止,以避免皮肤温度过低形成的冷伤害出现。当然,这样的冰敷生理反应,会随着冰敷物的冰块大小、水分的多寡,以及冰敷的范围与被冰敷者先前的运动状态等而有所不同。通常,以看不到冰块的冰水进行冰敷时,不易出现第三阶段以上的冰敷生理反应;以冰块直接冰敷时,则可能在五分钟内出现第四阶段的冰敷生理反应(例如冰块不断移动的冰按摩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冰敷的生理反应阶段冰敷时间冰敷后的反应10~3分钟冷的感觉22~7分钟灼热、疼痛35~12分钟局部麻痹、麻木疼痛、刺激反应被阻断412~15分钟不增加新层代谢的深层组织血管放松尽管,冰敷的概念已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但是,一般人却往往不清楚如何进行冰敷!通常,学校的体育组(室)与健康中心会以小的塑胶袋装入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备用,这种由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直接接触皮肤的冰敷方式,容易出现冰敷的范围过小、皮肤表面的温度过低等缺点。因此,了解冰敷的正确方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