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审美素质培养丛书审美素质教育概况.pdf

格式:pdf   页数: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审美素质培养丛书审美素质教育概况.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审美素质培养丛书审美素质教育概况.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审美素质教育概况

宁慧主编
第一章审美基础概论

美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所追求和向往的。它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使
人心理愉悦,心旷神怡;它又能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促使人们奋发向上。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浪子回头,立地成佛是一种美,
它是金子也换不回来的。这是美的响应。黄继光舍身炸碉堡,董存瑞举起炸
药包,这是一种悲壮美。追求正义,抗击敌人,这种舍身为国的悲壮除了给
人以美的感受外,同时给人深思,并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激励人们。还有祖
国美好山河,科学发展日臻理性,长城、故宫、金字塔以及贝多芬的《命运》,
中国的《梁祝》等都含有美,并从不同方面反应和揭示美的真谛。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正处在长身体和学知识的时候,只有对美有正确的
认识,区别出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在心里树立对追求美的信念,长大以后才
能为人类贡献美,为我们可爱的祖国增光加彩,使这个世界更加美丽。所有
这些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审美教育,尤其是在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
天,审美更是中小学生一堂不可缺少的课程。

美的概述

.美的渊源
学生学习审美,必须首先了解美的渊源,也就是说美的起源。关于美的
起源,有许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从心理的、有从生理的方面予以探究,但只
有马克思从美的本质上揭示了美的真正起源,即美是和人的生存活动紧密相
联的。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在这里我们必须追究一下人类劳动发
展的历史,从而才可以发现其中美的起源。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仅仅是人们生存的手段和资
料,到后来随着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有了“饱”“暖”,并
且生命不再经常受到威胁时,才开始体会到劳动不但带来了物质的享受,也
带来了精神的愉快。对此,鲁迅先生曾有过生动的说明,他说:“我们祖先
(原始人),连话也不会说,为了战胜野兽的侵害和取得更好的劳动成果,
必须很好的配合。由于配合要表达意思的需要,才渐渐地练出了复杂的声音
来。譬如那时抬木头,大家都觉得很吃力,谁也想不到怎样表达,其中有一
个人突然发出‘杭育杭育’的声音来,于是大家就跟着喊起来。”鲁迅先生
说:“这就是创作。”这个“创作”不仅使原始人劳动的步调一致,减轻了
劳动强度,更使原始人精神上得到喜悦,这种喜悦的情感在劳动之后还想继
续体验一下,这便产生了原始的音乐舞蹈,这就是美和美感的产生。前苏联
著名生物学家普列汉诺夫曾正确地指出:“野蛮人在自己的舞蹈中往往表现
各种动物的动作。”这怎样来解释呢?只能解释为想再度体验一种快乐的冲
动,这种快乐是由于狩猎时使用力气的结果。请看一看爱斯基摩人是怎样猎
取海豹的:他伏在地上向它爬去;他竭力像海豹那样地昂起头来;他模仿它
的一切动作,等到悄悄地接近它之后,最后才向它射击。因此,模仿动物的
动作,是狩猎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毫不足怪,当狩猎者有了想把
由于狩猎时使用气力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番的冲动,他就再度从事模仿
动物的动作,创造自己独特的狩猎舞蹈。澳州的划桨舞、新西兰的造船舞,
所有这些舞蹈都是生产过程的简单描述。这说明原始人类的舞蹈是他们精神
上的需要,是和他们的生产劳动的动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
对器物的审美,我们可以从生产工具开始分析。最初,原始人打制石刀、
石斧等石器,完全是为了生存和劳动的需要。从极粗糙的原始形态,到比较
细致的石器出现,都不是为了美观。原始人从长期的经验中得知,锋利的石
器打猎才更有利,表面光滑的石器才会减少阻力;对称的石器,投掷才会准
确。这些为了达到使用目的的锋利、光滑、对称等形式,经过长期的实践体
验,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原始人便又依此来打制石器。在
依自己的观念打制石器时,符合锋利、光滑、对称等形式的,就认为是美的,
而越锋利,越光滑,越对称就越美。美与美感就从打制劳动工具产生了。为
了追求美,原始人开始注意形式美了。工具的美一旦从使用价值脱离出来,
便成为只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手工艺品了。新石器晚期出现的玉铲,单薄美观,
却不能使用,就是生产工具从使用价值向审美价值转移的一个例证。当然,
劳动产品在最初完全是为了生活的实用,而不带有审美的成分。如陶器的制
造,开始完全是为了盛放东西。但在烧制的时候,需要把泥坯先放于柳条等
植物的编织物上,在烧时要用绳或其他物相系,这样,陶坯上便偶尔留下了
自然的纹痕。从这些自然的纹痕上,原始人感到了特殊创造的喜悦。正是这
种带有创造性的特殊喜悦是原始人类后来有意识来模仿动、植物形状,并进
行绘制。这样,劳动产品不但具有了使用价值,也有意识地让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