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恶英综述摘要:电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已成为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也正在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垃圾的成分极其复杂,决定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的复杂、多变,形成了垃圾焚烧利用的瓶颈。针对电厂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二恶英的生成机理、影响其生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的控制对策进行了讨论。关键词:二噁英;焚烧;(Dioxins)是一类毒性极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般简写为PCDD/Fs[1]。二噁英(英文:Dioxin)全称分别是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简称PCDF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二噁英(PCDD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每个苯环上都可以取代1~4个氯原子,而形成众多的异构体,其中PCDDs有75种异构体,PCDFs有135种异构体。二恶英广泛分布于全球环境介质中,其化学性稳定,难以生物降解并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二恶英是含一个或两个氧键连接两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实际上二恶英是二恶英类的简称,它指的并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恶(简称PCDDs)[2]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简称PCDFs)。二恶英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蒸气压低,水溶性低,不易分解,但可在环境和动物体内长期蓄积。有资料表明,动物实验证实,二恶英有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3]。,熔点为302℃~305℃,500℃时开始分解,800℃时在21s内完全分解。,极难溶解于水,同时耐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进入人体后即积存在脂肪中。另外,它与土壤或其它颗粒物质之间也容易形成强键,一旦造成污染,极不容易清除,因此具有高度的持久性和累积性,并且可通过食物链的放大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二噁英的毒性与氯原子取代的8个位置有关,人们最为关注的是2、3、8、4个共平面取代位置均有氯原子的PCDD/Fs同系物,共有17种。其中,毒性最强的是2、3、8、4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KCN)毒性的1000倍,因此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提出了毒性当量概念,并通过毒性当量因子(TEFs)来折算。现在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确定的国际毒性当量因子(I-TEF),17种2、3、8、4个共平面取代位置均有氯原子的PCDD/Fs同系物的国际毒性当量因。(可以有机氯化物或离子的方式存在)燃烧,就会产生二恶英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中,二恶英最主要的来源是透过森林火灾而产生;亦有许多种透过人类活动产生的途径,像是火力发电、焚烧植物、聚氯乙烯(PVC)、垃圾焚化及吸烟等等,另外也可以透过非燃烧的环境中产生,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