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机制;临床应用ClinicalApplicationofProthrombinTimeKeywords:Prothrombintime;Cruormechanism;ClinicalApplication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用于药物的检测血栓栓塞性静脉炎、肺栓塞、心肌梗死、人工瓣膜置换术、血管移植术后等均需服用华法林。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维生素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维生素K,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竣化酶,使凝血因子II、VII、IX、X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Y竣基化受抑制,使这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发挥抗凝作用[1]为了避免因华法林用量不足而引发栓塞,或抗凝过度而导致出血,在使用时必须监测PT。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老年患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患者必须知道药物的性质、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定期监测PT和INR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PT及INR明显延长或有出血倾向者应减量或停药,并密切观察,给以相应处理。2应用于肝病PT是一项反映外源凝血因子II、V、VII、X综合活性的敏感试验。这些凝血因子在肝细胞合成,因此各类肝病时,PT有不同频度和程度的延长,凝血因子II、V、。测定PT或凝血因子V、X等可敏感地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临床上常用测定PT活动度判定肝病的病情。急性肝炎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为15%〜51%,肝硬化为71%,重症肝硬化90%,随着肝脏病情加重,血浆PT有逐渐延长趋势,提示随着肝实质损伤程度加重,血浆PT延长越明显,预后较差。同时肝损伤时PT测定又是预测患者存活率的一个较好指标,PT延长越多发生出血风险越大。一些研究[2]显示术前PT延长超过3s,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有助于肝病合并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且对判断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及患者的疗效、出血倾向的监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肝炎凝血指标相关研究[3]认为PT的相关性最好、敏感度最高。因此,血浆PT值对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病情变化、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3应用于妊娠妊娠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表明妊娠期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内环境的凝血一抗凝血调节改变而处于高凝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则由于产妇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内源性及外源性触发瀑布机制方面,有其特殊的因素。内源性途径触发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血容量及宫腔内感染。外源性途径触发因素有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存留在宫腔内的死亡胎儿、高渗盐水引产、宫腔内感染、葡萄胎及植入性胎盘等。这些病因导致组织损伤,组织凝血活酶类促凝物进入母血,引起DI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同时血小板减低,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增加[4]。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有异常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排除DIC的可能,及时检查PT、Fbg、D二聚体含量及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