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试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网络道德建设.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网络道德建设.doc

上传人:1529039003 2014/2/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网络道德建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网络道德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看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挽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足一把双刃创,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足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内外相关命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纽成命分。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径面面观
2003年以来,我们连续3年都在本校学生中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调研工作,综合几次调研结果,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票叮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网络文章、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普遍行为。用电脑伤害他人、偷看他人文件也是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网上行为不文明。对网上不良信息甚至反动信息鉴别力不高,恶意下载传播。
“黑客文化”受宠。还有个别学生存在恶意制造病毒、传播病毒的行为。随意作假、不愿在网上透露真实信息。网络道德认知力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有62%的同学认为上网也应该注意道德、遵守道德,ii%的学生认为“注不注意道德、公德”无所谓,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网络道德比较差,有15%的学生认为网上应建立与现实社会迥异的道德体系。网络虚拟社区诱发不受道德约束的言行。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处在现实社会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规范(包括风俗****惯,法律和组织规则等)中,现实的规则对个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每个人均以电子化的高速运动的“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因此,一个人在网上往往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滥用自己的权利。在网络社会中道德确定性越来越难做到,大家也越来越难在基本社会价值上获得共识。这就使得主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监督和规范个体道德行为的传统道德教育手段失效。互联网的道德建设只能更多地依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来实现。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失去了约束力;而只有上升到道德****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自制力较差,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很难固守良知、把握方向。因此,互联网的隐匿性造成的道德约束力和青年学生道德意志力的弱化,是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原因。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面
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
“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酒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