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人常说一个人深谋远虑,就形容他是胸有成竹或是胸中自有韬略。「韬略」就是指「六韬三略」。国学研究中对孙膑的《孙子兵法》着墨较多,研究同时期《六韬》和先秦之后的《三略》者较少。兵书《三略》-中国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对于《三略》的作者是否为黄石公,历来众说纷纭,比较著名的讲法是黄石公是秦始皇的重臣卫辙的儿子,因为秦始皇推行暴政,魏公子隐居邳州(今江苏省睢宁北)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人们因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离京东游。出身于贵族世家的张良趁此机会,与力士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结果误中副车,不得不急速而逃。张良拾履   圯上受书:   张良简介:(约前251—前186)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汉朝建立,封留侯。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记载: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老人赠的书就是《太公兵法》即为《三略》。此后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并用此书辅佐刘邦,终能治天下,完成了黄石公所预言的「十年后天下大乱,可用此书兴邦立国」的大志。)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后来辅佐汉高祖刘邦,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西汉开国名臣。张良能够克制自己的嗔恨心,为老者拾鞋、穿鞋,处处礼让恭敬,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张良的不耻拾履,正表现了一种“为人”的处事之道。只要先为别人着想,才会真正的获得。他的拾履,其实就是一种施,一种舍,施的是他的劳动和行为,舍得是他的面子和自尊。而他因此施舍所得到的,却是巨大的人生财富。张良的故事,是一个“礼”的故事,也是一个“智”的故事,我们总在抱怨环境的恶劣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殊不知你用诚信和礼貌付出,就一定能够换来环境的改变和他人的帮助。这样的智慧,在现代企业发展、职场、人际、等等方面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三略》简介:三略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卷,共3800余字。根据作者自己说明:上略为设礼赏、别奸雄、着成效;中略为差德行、审权变;下略为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传说是黄石公将姜太公兵法演绎而来,并且融入:(1)儒家的仁、义、礼;(2)道家的重柔;(3)墨家的尚贤;(4)法家的权、术、势。《三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