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地理学PhysicalGeography1第三章大气和气候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第二节大气水分和降水第三节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第四节气候的形成第五节气候变化2教学重点:认识大气的的组成、特性及其运动规律,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大气”、“气候”,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3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一、大气的成分二、大气的结构三、大气的热能四、气温4一、position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在距地表85km以下的各种气体成分中,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定常成分;另一类称可变成分。(一)干洁空气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它是地球大气得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氢、氖、氪、氙、臭氧等稀有气体。2004-7-21*56干洁空气成分及其性质1、氮和氧N2约占大气容积的78%。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只能通过植物的根瘤菌,部分固定于土壤中。~µm具有选择性吸收。02占地球大气质量的23%,按体积比占21%。除了游离态外,氧还以硅酸盐、氧化物、水等化合物形式存在。72、二氧化碳(co2)%,多集中在20km高度以下,主要由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太空。对地球有保温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改变了大气热平衡,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平均温度升高,引起严重的气候问题。83、臭氧主要分布在10~40km的高度处,极大值在20~25km附近,称为臭氧层。臭氧虽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研究表明,人们大量使用氮肥以及作冷冻剂和除臭剂使用的碳氟化合物(氟利昂)所造成的污染使平流层的臭氧遭到破坏。臭氧层的破坏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9(二)×107kg,相当于24mm厚的水层。而大气总降水量为780mm,大气中的水汽每年更替约32次,即11天更替一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