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格式:ppt   大小:7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19/11/1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喜看稻菽千重浪.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目的: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挖掘人物亮点,学****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总结通讯基本特点,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教学难点:贴近高考设计学案训练。教学设计:全文一课时2010年4月28日,北京百年讲堂,“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在此隆重发布。唯一的“首富榜”被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摘得。主办方给他的评词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一、走近袁隆平——评估机构的一份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对此,他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追求。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一介农夫,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物质和精神双重富有的心灵富豪。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1、观察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观察本文结构,想想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检查自主预****情况:答:本文标题采用正标题和副标题结合的形式。上方的是正标题,揭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为中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变化和无比的喜悦。副标题写了人物和身份以及荣誉。正负标题结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这篇通讯的内容和主题。答:采用小标题形式。一是使行文思路清晰,突出每节内容重点,揭示人物精神品质。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的一类。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新闻性意味着通讯报道的内容及时真实。文学性意味着使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虚构夸张等除外),如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对比衬托、渲染等。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三、文体知识介绍(一)根据主题部分围绕人物写了哪些典型事件?(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四、课文内容梳理。1:2001年春节后的第二天领奖前仍在稻田工作2、1960年7月在实验田找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3、1964年7月安江农校稻田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4、1992年针对杂交稻是“三不稻”的贬斥文章进行科学批判。5、1993年力排众议,主张对玉米稻大面积推广要持慎重态度。6、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袁隆平表达了自己的梦想。(二)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表现了袁隆平的哪些科学品质。1、追求真理,勤于实践2、挑战权威,勇于创新3、捍卫真理,实事求是4、科学强国,胸怀世界五、课堂演练阅读主体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完成下面选择题(一)下列五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因为农民大量采用有机肥,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以上,超过了试验田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的产量,这让袁隆平感到欣慰。3、袁隆平认为,对新品种要持慎重态度,应严格按照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程序办事,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先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确证在当地能获得高产后,再大面积推广。4、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米质较差的主要是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尤其受老百姓喜爱,而杂交稻占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面积身为80%左右。所以,杂交稻属于优质米。5、本节通过“三不稻”和“推广玉米稻”两件事,表现了袁隆平捍卫科学真理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闻性与文学性结合,富于感染力。阅读课文主体“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一节回答:(二)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第一问1、权威论断否定杂交的优势。2、某些人的嘲讽。3、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的限制。第二问1、不迷信权威2、科学分析3、坚持不懈4、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