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文档名称:

代代小说.ppt

格式:ppt   大小:1,320KB   页数:1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代代小说.ppt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19/11/1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代代小说.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一、小说家的分化“现代”的小说作家,在进入50年代之后,其写作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茅盾虽有过撰写长篇的计划,却可能意识到在这一文学环境中实现的困难,而终于没有试图去实现。沈从文张恨水作为现代“通俗小说”(有时被批评家称为“旧小说”)的代表作家,他连同这种小说形态,在“十七年”中事实上已经“消亡”。在50年代,张恨水转而用小说形式改编中国戏曲和民间传说。张爱玲1952年离开大陆,去了香港,后移居美国。徐訏也在1949年后去了香港。钱钟书虽然更愿意在小说创作上施展他的才智,但“时代”留给他的选择,却只有文学研究的领域。废名(冯文炳)作为小说作家,也几被“忘却”:“写作热情我是有的,但写起来也有困难。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变化还容易,也能表现得真实,但是是不是工农兵也喜欢看呢?怎样达到普及的目的,是个问题。另外,我所掌握的语言,在汉语中是很美丽、很有效果的,但是,是不是适合表现生活,也是个问题。”师陀等也不见有值得注意的作品问世。另外一些小说家,开始了他们在取材、艺术方法、作品风格上的改造,以适应新的文学时代的需要。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七个多月生活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会见彭司令员》等作品。后来,出版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两个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1959)和《李大海》(1961)。巴金:“我多么想绘出他们的崇高的精神面貌,写尽我的尊敬和热爱的感情。然而我的愿望和努力到了我的秃笔下都变成这些无力的文字了。”《团圆》—《英雄儿女》巴金原本还想创作一部中篇小说,一直未落笔。1961年,经过3年酝酿与创作,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在8月号上问世。小说在《上海文学》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立即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立即组成《团圆》创作班子,由武兆堤任导演,毛烽负责剧本的改编。武兆堤在此之前已经和苏里联合导演了著名影片《平原游击队》。毛烽曾在朝鲜战场上战斗3年,对志愿军生活很熟悉,时任总政文化部处长。他俩决定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经过20多天努力,《团圆》剧本完成,名字改为《英雄儿女》。《英雄赞歌》由公木(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时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词,刘炽作曲。刘炽以自己当年采风时采到的一首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为种子,加以发展完成的。“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做和声……”张天翼(1906—1985),在50年代前期,主要从写儿童文学写作。《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是当时很受少年欢迎的作品。《宝葫芦的秘密》(1958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版)少年王葆幻想坐享其成,渴望有个“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宝葫芦能够给他带来幸福。他终于如愿以偿了,但宝葫芦带给他的却是一连串的麻烦与苦恼。事实教育了王葆,最后他毅然抛弃了宝葫芦。告诉青少年“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艾芜1952年来到东北的鞍山钢铁厂“体验生活”。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和短篇集《夜归》。沙汀的作品仍取材于四川农村生活,它们大部分收入《过渡》和《过渡集》这两个短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