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最新探索及其启示摘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弗雷德·马格多夫、福斯特和詹姆斯·奥康纳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家分析了新陈代谢和自然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特点以及生态危机的成因,并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作为框架勾画出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蓝图,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关键词:生态文明新陈代谢生物多样性自给自足自我约束建国60多年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问题,自党的十四大起,历届党的代表大会都做出重要部署。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充分表明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的升华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及兴旺发达的意义,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和弗雷德·马格多夫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家提出了一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富有启迪意义的观点,对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价值。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家园。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至今,农业、工业和矿业等人类经济活动严重干扰和破坏着世界自然生态系统,近年来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耕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并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和自然生态环境危机。2010年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例如海地大地震,我国青海玉树大地震及舟曲泥石流,巴基斯坦洪水,冰岛火山喷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等。面对生态困境,鉴于人类和世界环境所遭受的巨大损害,弗雷德·马格多夫指出:“我们当前亟待思考如何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即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文明体系——而不是企图统治自然。”①一、新陈代谢及自然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特点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近年来灾变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家深入考察分析自然景象,为我们描述了新陈代谢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一)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联系新陈代谢原来属于生物学概念,指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后来成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就有几百处直接涉及“新陈代谢”或“物质变换”的内容。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