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浦东高桥古镇.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浦东高桥古镇.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1/3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浦东高桥古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浦东高桥古镇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上午7:30我离家坐190路到北新泾换2号线到世纪人道转6号线到外高桥保税区北站,从2号口出来就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北部的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一高桥老街,沿学前街向西走到义王路,义王路1号(东街81-93号)是高桥仰贤堂,这里原来是沈晋福的沈宅,现在作为高桥历史陈列馆,可以免费参观,我就走了进去。高桥仰贤堂建于1942年,宅主沈佐臣,为经营煤米生意的商人。整个建筑反映了当时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共融性,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2003年6月25日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4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高桥仰贤堂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约64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两层住宅。高桥仰贤堂坐北朝南,南侧临靠高桥港,沿河建有牢固的坝岸,楼面为晒台,楼下筑有地下室,四周筑有5米高的防火墙。建筑靠水一侧的楼上还建有阳台和两座水埠,为观看龙舟表演和欣赏水景的好去处。此宅休现了江南水乡水与建筑相互依存、割舍不断的联系。高桥仰贤堂依河而建,每逢晴天,水中映出建筑倒影,从河对岸望去优美如画,我特地过桥去扌门了张照片,后来发现在高桥绒绣馆里有这张照片的绣品。高桥有上海开埠最早的城市足迹,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旧宅,如钟氏民宅、杜刀笙家祠、黄氏民宅、敬业堂、。高桥老街保存有东街、西街和北街等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建筑形式有一定特色。从仰贤堂出來,我先走东街,从最东头的地铁线开始经过一个街心花园到东街12号,这里是裕祺祥,东街20号是上海江东书院,东街48弄9-18号以及56-58号都是印氏民宅,建于太平天国时期,最后到了清溪茶馆,进去才知道,其实高桥镇最早叫清溪镇。清溪茶馆的前身建于民国初期,是一户人家的宅院。国民党时期则成了关押革命义士的看守所,解放后高桥区党政也曾经在这里办公。现在的清溪茶馆可以在那里品茗听曲,价格才3元/人。沿街走过好多民居,都有“高桥镇历史建筑”的牌子。过了季景北路就是西街了,街头是家牛肉馆,旁边是聚容堂关着门,西街22-40号是原西和泰铺面,现在是民居,走到长寿桥见到一幢高大的楼房,上面写有”高桥长兴馆”,这是家老面馆,就进去吃了碗牛肉面,当年8分钱的阳春面现在8元,吃完面就走到西街127号,是三峡石图艺术馆,就进去参观了一下,馆里有人物篇,动物篇,文字篇,静物篇,精华篇等全部都是由石头组成的,到是值得一看!西街139号是黄氏民宅,2003年6刀25口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高桥绒绣馆。我以前知道高桥绒绣作为国宝陈列在2010年世博会联合国馆的贵宾厅里。据说上海绒绣的根在高桥,高桥的“三刀一针”中的“川沙一根针”声震天下,这根针指的就是绣花针,而高桥镇妇女擅长绒绣的名声更是得以飘洋过海。西街160号门口挂牌是东方学堂,进去才知道这里就是钟氏民宅。钟惠山,上海浦东高桥海滨村人,浦东人民的劳动特色是“三刀一针”中,凭一把泥刀起家的代表人物。在上海营造不少里弄石库门房屋,是以发迹,称"高桥首富”。20世纪20年代末,在西街建五开间四合院新宅一座(钟氏民宅)。30年代初,于钟家弄74号乂建造“钟氏家祠”。钟家祠堂是浦东新区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