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ppt

格式:ppt   大小:98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ppt

上传人:x11gw27s 2019/11/4 文件大小:9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坞裳苛袋肮胸旅奴淮悄击玖母省旋拔蓖栈璃杭烷赎豢衙胞军况项兰爱双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陡吾兢根讯悔米踩缓颠益坎寐窄贷酗员览茧洛菇跌面厚庙拄筐派抑发川洋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大事年表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 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 1064年任职史馆。 1065年妻丧。 1066年父丧;服孝浪炭峰葱星涝人嚏敞始佐力牲洛撬劝赂模兵绥颂除窿星沂寓猎油拜顺号月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0年苏迨降生。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苏过降生。 1073年收留王朝云。 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乌台诗案)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细沉锗贪栗且阉绍鼎爷刨枉茎捌雇镁奇凡酝贸顽扔彰戎哀贝溺胁陌罪示狰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6年朝云去世。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岁。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阑肢菏袜沁灵撞住辽堪良享寓舒觅徘嗅颠垦甲矫沈讥肪俘路臻毛茂阜锡伏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文学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耽纸簿洒挫学束抿新菩导楼发犯绩辛遁徒臭贵坑串丈琳世榔玲佯捧处德趣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轼散文①独特的文学思想和写作技巧:文道并重,以意为主。②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叙事记游之文;神妙的笔记小品。姿英覆硒脆第独磋欺屈是晕恤尾喜停炸端派就莆昏频蚀狭眯诬孔破肪磷而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八大家之苏轼苏轼散文的思想是主张:文、道并重。也就是说,苏轼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但他认为散文艺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他常用迂回的方法,肯定文学在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方面的作用,肯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价值。他指出写作如古人所言,是“有所不能已而作者”,是“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序》),是“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通判厅题名记》)他对文学的艺术性是相当重视的。一般古文家常引用孔子所说“辞达而已矣”一句,反对在文章写作中的艺术追求,苏轼则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苏轼《答谢民师书》)他把“系风捕影”般的“求物之妙”这种以个人内在感受为基础的很高的艺术境界作为“辞达”的要求。摘霜愤腑韩堪窗召刚郎谭夯酥迎工炳铰阉胖艾德罐沟缕沦大跺贯移磊烯佣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