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科学研究的精神特质摘要:本文运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提岀的科学的精神特质观点,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等四个规范,在深刻分析黄禹锡事件的基础上,论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才能避免科学欺诈事件的发牛,从而为现实中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关键词:科学的精神特质黄禹锡事件克隆克隆研究在医学领域是一项具有诱惑力的研究。冃前在这一领域,欧美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克隆技术去克隆人类整套的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形象点可以说是人类的“万能细胞”,通过这种“万能细胞”可以培育人身体内部的任何组织细胞。许多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克隆技术实现培育和再生,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人身体内部受损或坏死细胞、器官的复制和修复。但目前来说,具有病人基因特征的克隆胚胎干细胞仍未获得成功培育。正基于此,世界上的科学家纷纷参与到其中,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不正常的科学行为随之出现。1黄禹锡事件黄禹锡,韩国国宝级的科学家,曾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众更视之为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牛于1953年,29岁时获得兽医专业的博士学位,并最终成为首尔国立大学教授。他将一切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实验研究之中,韩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研究,因此在克隆研究领域屡建奇功,是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近年来,韩国在克隆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过了原本领先的英国、日本和美国,引起世界嘱目,而领军人物就是黄禹锡。止当春风得意、风光无限之际,2005年12月15日,他被曝出在研究屮造假。黄禹锡科研组的2号人物、米兹麦迪医院院长一一卢圣一向媒体披露,黄禹锡宣扬成功培育出11个胚胎干细胞,其中9个是假的,另2个也真假难辨。黄及其科研组曾于5月19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专业论文,文章第一次使用了11名不同疾病患者身上的体细胞克隆早期胚胎细胞,并在这些早期胚胎细胞内部提取了11个干细胞系。随着黄禹锡神话的破灭,这位科学家从“民族英雄”瞬间陨落为“科学骗子”,这种短时间内的巨大落差不仅摧毁了黄禹锡个人的目标,也给整个韩国医学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人类在克隆技术领域的研究造成了阴影。2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精神特质从中国陈进的“中国芯”事件到韩国黄禹锡事件,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现代社会,科学大概是一种独特的和不断进化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有着其独特的规范框架。在任何制度领域中,社会规范都没有与社会实践完全相符。(其中有些是与历史上的一些制度共享的,另一些则是与其他制度有剧烈冲突的)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欺诈行为呢?主要是科学中由于制度和结构所引起的竞争这种现象,有助于说明科学界偶然出现的欺诈事件:“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严谨精细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会使得发现研究结果较早的人享受到巨大的荣誉,而后来的研究就不会那么引人注意。这种以时间为主要标准的研究认真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人们以不正当的手段压倒对手。所以,在现代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制度的情况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对科学界的一些人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他们采取违反而不是遵守规范的行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首要的是应该具备一定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