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中学教育的启示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中学教育的启示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之中。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继续发扬的宝贵遗产。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德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增强教师队伍素质、改变师生关系等,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公民。关键词:德育;中学教育;启示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思想。而今,归纳其德育思想,挖掘其德育特色,既可加深对其教育思想及近代教育发展的理解,也可对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为当前的德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对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一、陶行知德育的核心思想1、德育地位陶行知认为德育思想应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之中,反对知识教育与德育的分离,提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他教育学生,“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养一分元气”也就是学生的修养与品德。在陶行知倡导的“每天四问”中,其中就有“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一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而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可见,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学生德育思想。2、德育内容陶行知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人格教育、私德培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黄炎培、[J].2010年1期。陶行知在德育中尤其强调人格教育,认为做人就要做“真人”,“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陶行知将道德分为“公德”与“私德”,“公德”就是对国家和集体的态度和行为,“私德”就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他指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他很重视学生私德的培育,还提出要建筑“人格长城”。陶行知还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他提出:“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这是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悲观懦弱思想的有效药剂。”“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1-467。陶行知的道德教育也包括鲜明的爱国主义内容,他教育学生时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站立在中国的土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爱中华。”:第5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67。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品德修养,还涉及到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的培育,更加包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但要有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而且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这方面,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都充分体现了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3、德育目标陶行知的德育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