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是在病毒刺激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由人休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等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广普抗病毒作用,主耍表现在抑制病毒的复制与释放余抑制感染细胞的复制两方面。现就于扰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详细介绍。1、流感样症候群此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出汗、头痛、头晕、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在用药后第1天发生,特别是肌肉注射后4-5小时后体温开始升高69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4・12小时消退,但部分病例可长期发热,有些甚至可持续到疗程结束或终止治疗。体温一般在37°C-38°C间波动,体温最高者可达40°Co制售随着疗程延长而逐渐消失。在除外感染等情况下,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枕、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2、消化道症状主耍表现为与原发病无关的口干、口腔溃疡、口腔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不适症状,对有此症状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喜好口味安排饮食,少量多餐,保证良好的就餐环境,改善食欲,有利于保证病人营养供应。必要时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片、泮托拉醴钠肠溶胶囊等对症处理。3、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为尊麻疹、斑丘疹、口唇疱疹,反应平均发生时间较短,个别病人在首次用药后即发生过敏反应。注意观察皮疹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避免摩擦,避免用手搔抓,可用冷敷,根据情况应用抗过敏药物,症状轻者或一过性皮疹者不影响干扰素治疗,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包括尊麻疹、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则需停药并进行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用药后需观察一段时间。4、 血液系统损害研究表明干扰素有轻到屮度的骨髓抑制效应,原因通常认为是干扰素对骨髓造血的可逆性抑制作用及可逆性地阻断白细胞从骨髓释放,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人体内分布变化的结果。统计分析发现20%左右的病人可能发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的轻到中度减少,因此,在应用干扰素期间应常规监测白细胞计数,对白细胞计数低的病人,可给予利可君、银耳饱糖胶囊、利血生、鲨肝醇等药物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了作免疫性治疗。这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防止暴发性感染,积极预防感冒。白细胞v4X109/L,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可继续完成疗程,但在白细胞V2X109/L,中性粒细胞数<,停药后白细胞可自行逐渐恢复。干扰素还可引起免疫介导的溶血和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此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因此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等,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碰撞。5、 精神和神经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失眠、记忆力障碍、抑郁、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幻听、幻视味觉改变、感觉异常、感觉迟钝、震颤、虚弱情感障碍、情绪改变,精神过敏、攻击意识、头晕、偏头痛、嗜睡、梦魇等。亦有出现精神不振、企图自杀及癫痫发作者。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