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11/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篇一: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体会】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体会董静,陈佩娟,徐雯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515)摘要:通过100例院前急救的护理,在现场与医生的急救配合,途中的转运护理,圆满完成院前急救这一重要而宝贵的环节。经过探讨、总结得出院前急救的有效、快速处理措施。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护理;现场转送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1]。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人的前期急救。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对病人存在危害的环境因素、紧急情况,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男64例(64%),女36例(36%),年龄1小时—93岁,平均45岁,内科病人30例(30%),外科病人66例(60%),儿科4例(4%),出车距离1—20公里。;16例肢体骨折夹板固定;7例颈椎损伤,颈托固定;现场进行人工复苏4例;电除颤1例;气管插管4例;心电监护32例;吸氧42例;吸痰25例;现场分娩2人;建立静脉通路40例;10例无需急救处理病人。,4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在现场心肺复苏过程中,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现场救治成功后转送回院进一步治疗;80例病人成功转回医院护送到不同科室进行治疗;16例病人经过现场检查治疗后离去。,根据我院救护车的型号不一,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不一样,有各种抽屉及壁柜固定存放。根据病情的需要及我院发展,我们的救护车还配备了氧源及电源,为使用呼吸机及各种仪器的危重病人提供了充足的医疗急救条件。每台救护车上都配备了多种用途的担架及轮椅。这大大方便了病人的转送。护士要定时检查、维修、保养这些急救物品。除此之外还要保持车厢内的空气流通及消毒措施。病人转送时保持足够的空间,以便病人的休息及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作出鉴别诊断,要明确诊断很困难,因此,要求先救命后治病,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1)将患者转移到平整、安全、通风、明亮、宽敞处施救[2];(2)先复苏后固定;(3)先止血后包扎;(4)先重伤后轻伤;(5)先施救后运送;(6)急救和呼救并重;(7)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8)精密衔接,前后一致[3]。我们到达现场时首先是判断现场环境,先将病人脱离危险环境,比如:煤气泄露、火灾现场、洪水区、可能会爆炸的车厢等,此时如有大批量伤员,应立即求助于医院或通知120,在等待支援过程中进行紧急处理。;观察病人脑科情况,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受伤部位及出血情况,有无脏器出血的迹象,有无呼吸道梗阻的表现,做出快而准确的判断,报告医生,避免重复检查,延误诊治;如是大批量伤员,此时应为病人佩戴病情识别卡:(1)Ⅰ类伤危重伤,需立即抢救,伤票下缘用红色标示。具体包括严重头部伤、大出血、昏迷、各类休克、开放性或多开放性骨折、严重挤压伤、内脏损伤、大面积烧伤(30%以上)、窒息性气胸、颈部伤、上颌和面部伤、严重烟雾吸入(窒息)等。实践经验证明,休克、窒息、大出血和重要脏器损伤是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要尽一切努力确保Ⅰ类伤得到优先抢救,待伤情稳定后优先由救护车送至相应医院(2)Ⅱ类伤中、重伤,允许暂缓抢救,伤票下缘用黄色表示。具体包括非窒息性胸腔创伤、长骨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30%以下)、无昏迷或休克的头颅和软组织伤等。(3)Ⅲ类伤轻伤,伤票下缘用绿色表示。(4)Ⅳ类伤致命伤(死亡),伤票下缘用黑色表示,按规定程序对死者进行处理[4]。,,使用木板或脊柱板转送病人,以免加重损伤。、给氧、建立静脉通路,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病人要防止脱落、反折、扭曲,引流物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