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音乐教学实践体会音乐教学实践体会扈海霞我担任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多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不断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培养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品质。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教学目的和任务出发,实事求是地从教材和生活中选择一些合乎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小学生性格特点、能力范围内的内容。具体做法是:1、打乱教材次序,激发兴趣,实施教学。开学初,将整册教材粗略浏览一遍,将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搬到前面来上,如《踩雨》、《童心是小鸟》,《铃儿响叮当》等歌曲,感情真挚,旋律流畅优美,歌词贴近生活,富于童趣,学生学这类歌曲时兴趣较浓,因此,放在前面学,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的作用。又如刚开学是三月份,我把《大树妈妈》《郊游》这两首歌放在五月初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精选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落实教学。每学期在教材中选取七到八个主题单元和一个综合活动单元进行教学,主要集中在歌唱祖国、热爱家乡、爱心教育、歌唱友谊、民歌赏唱、外国音乐欣赏和演唱等内容,虽没有面面俱到,但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适时补充一些内容拓展教学。音乐教学应紧扣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适时补充一些反映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校歌,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我和你》,反映地震的歌曲《不离不弃》,电视剧音乐《西游记》和《龙的传人》等,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符合学生口味,老师还没教唱,学生就已唱得有板有眼了。二、儿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儿童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份量,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如现行新的音乐教材,在内容上、音乐曲目的数量上都明显增多,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教材内容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认为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相反这样既能给教师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又满足了学生们好奇、接受力快、模仿力强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巧巧手》这一课中,可以把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演唱表演《粉刷匠》、《理发师》,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形式多样,学生的好奇心理得以满足,上课时自然精力集中、投入,始终保持一种新奇、兴奋的状态来接受知识,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多的内容学生一节课能学会吗?千万不要低估和漠视学生们的能力,他们接受和模仿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当然这也要看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其实只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的在课下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并且教师在下一节课复习巩固的同时还可以再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进去。如让学生聆听《劳动最光荣》、《洗手绢》等新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巧巧手》这一课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再次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