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文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11/8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开题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毕节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周边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涉淹区引底村为例姓名:周熠学号:08110801019教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008级生物班指导教师:胥献宇(教授)毕节学院教务处制一、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岩溶山区,曾经有人这样评说:这原是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喀斯特地貌区。1988年年初,时任省委书记的胡***同志,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建立24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表明,毕节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迈向未来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2012年3月28日,国家水利部印发《关于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报告的批复》(水规计〔2012〕127号)[1],m3m3,供水人口260万人,灌溉面积62667hm²,发电装机7万kw。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有史以来规模和投入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成将构建起以大型水利枢纽为支撑的安全有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支撑黔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引底村作为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下的涉淹区,农业生产为地方经济的支柱。长久以来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及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至今的农业生产还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生态破坏尤为严重。因此探索并寻求一种既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保护夹岩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对引底村来说迫切需要。选题研究现状(包括目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贵州岩溶山区农业经济收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靠农业特别是种植业,但由于土地农业生产因可耕和易耕地少、耕地资源质量差、非耕地开发利用难度大及产出率低的制约,加之水资源利用受限、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制约着整个贵州省岩溶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自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地区以治山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态建设主要是推行“五子登科”模式[3],即“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坡地铺毯子,大田种谷子,山下抓票子”。这个模式的推行,在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经济薄弱、粮食严重短缺的乌蒙山区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模式和满目青山的先进地区相比,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3]。虽然国内外有关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著作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丘陵及平原地带进行的,很少有对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山区作出农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即使有也缺乏针对性,也只是对某一地区作出评估和规划,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村镇。而许多村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资源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的发展模式也略有差别。众所周知,发展地方经济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在于把握好“市场脉络”。这说明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制定政策法规,还是实施技术措施,都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同样,在制定岩溶山村农业生产规划[4]、[5]和选择农业生产对策时,也必须充分做好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和资源状况调查和市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