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登高》导学案【学习目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积累并整合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语感和语境。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利用合理想象与推理,形成有效的直觉与发现。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鉴赏本诗所用的手法,完成真实的评价与创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理解杜甫诗歌的情感,传承沉郁顿挫的真情怀。【学习重、难点】理解杜甫诗歌中错综复杂的情感。【使用说明】课前准备要求:认真收集诗歌,总结锤炼语言。参考知识链接,尽量知人论世。小组研究讨论,共同完成学案。一、语言的建构和应用课前收集背诵你感兴趣的杜甫诗歌,简要谈一谈你喜欢这首诗的原因。诗歌:原因:(请注意语言的准确与简洁,字数在20-30之间。)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1、细读诗歌,展开联想,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诗。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你的原因。三、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结合《登高》以及你收集到的有关杜甫的诗歌,谈一谈你对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沉郁顿挫风格的理解。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1、比较阅读,分析《阁夜》中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2、通过课前的收集背诵,课上的分析理解,谈一谈你了解到的杜甫。【知识链接】一、 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人。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曾任检校工部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他的诗歌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35岁以前的读书漫游阶段杜甫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5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杜甫到达长安后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献赋上书、干谒赠诗都落空。十载长安,历尽辛酸,看到了生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此时的诗歌反映了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