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蟾蜍趾引起的屈肌反射,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与反射时的关系。2、通过脊蟾蜍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它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反射时越短;刺激越弱,反射时越长。本实验中,涉及到的蟾蜍反射弧为:趾皮肤中的感受器?大腿部的传入神经(混合在坐骨神经中)?神经中枢(脊髓)?大腿部的传出神经?大腿部的肌肉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2、在实验动物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现屈曲,关节的屈肌收缩,伸肌迟缓,称为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铁架台、蛙嘴夹、蛙板、小烧杯、点滴板、棉花、滤纸片、塑料纸、秒表3、实验试剂浓度分别为1%、%、%的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四:实验步骤1、脊蟾蜍的制备用左手持蟾蜍,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向前捣毁蟾蜍的脑,并在枕骨大孔出左右划几下,切断脑与脊髓的连接,只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用蛙嘴夹夹住其下颌皮肤,确定其前肢无抓挠反应。2、反射时的测定?将蛙嘴夹悬挂于铁架台上,%硫酸溶液刺激左肢(或者右肢)的中趾趾端(浸没约1mm),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即停止计时,记下反射时。并立即用清水清洗蟾蜍的后肢,将硫酸洗净。间隔约3~5min后继续进行下一次刺激,重复三次,求均值。如果三个值中某个值偏离其它两个较多,应多加一次或者两次刺激,以得到可信数值。?%、%浓度的硫酸溶液刺激其中趾,同样得到反射时的均值。?在三个浓度中选取某浓度的硫酸溶液,用另一后肢(右肢)的中趾进行反射时的测定。与之前得到的数值做对比,并进行分析。3、反射弧的组成分析?用手术剪将蟾蜍左后脚上的皮肤进行环切,然后用手术镊剥净其脚部的皮肤,用1%硫酸刺激去皮的中趾,进行观察其屈肌反射,观察到其并没有反应;改换其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观察到其有屈肌反射。?沿蟾蜍右后肢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肱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其下部将一宽约5mm的塑料纸条穿过,并再将一细棉条从坐骨神经干下、塑料纸条上穿过。用硫酸刺激右后肢的中趾,观察发现其有抓挠反射;在靠近坐骨神经干的细棉条上滴几滴普鲁卡因(不要直接滴在坐骨神经干上),并立即计时,每隔一定时间用硫酸溶液刺激其右后肢中趾,当屈肌反射不再出现时记录时间,并立即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观察其抓或擦反射,每隔一定时间用滤纸片刺激,直到抓或擦反射不再出现,记录时间。?将蟾蜍的脊髓毁坏,用滤纸片贴于其左两侧的背部和腹部,观察其反应。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反射时的测定硫酸浓度左后肢反射时实验值/s平均值t/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