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pptx

格式:pptx   大小:2,735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1/9 文件大小:2.6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古代中国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世界:新航路的开辟;荷、英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现代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苏俄)苏联;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50—7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与第一单元的内容相对应)、种植方法的改进、管理技术的进步、施肥技术等等)因素部门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冶铸业、纺织业、制瓷业因素内容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石器——铁器刀耕火种——精耕细作(铁器牛耕)奴隶国有——封建私有灌溉、防洪因素交通、货币、市场、城市发展等等政策重农抑商、“海禁”补充二、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⑴材质:⑵动力:⑶种类:⑷工艺:⑸历程石、骨、木——青铜、铁人力——畜力——自然力单一性————多样性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①春秋:铁农具、牛耕的出现(意义: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②战国: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铁犁用于牛耕③西汉:发明了犁壁出现“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④唐代:出现了曲辕犁(特点、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翻车(三国)、筒车(唐):⑴春秋战国:⑵汉代:都江堰(防洪、灌溉)、郑国渠。西汉西域地区发明了坎儿井(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⑴演变:②生产工具:③组织形式:石器锄耕——铁犁牛耕①生产模式: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⑵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特点:生产规模:狭小(家庭为单位)分工协作:简单(男耕女织)——经营方式产品用途:①自给自足②缴纳赋税☆评价:⑴利:自给自足,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⑵弊:①自给自足,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②比较脆弱,⑴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基础。⑵消极:到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的特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长期占主导地位成为古代中国农耕社会发展缓慢和延续的重要原因。(2)商周时期(3)春秋时期(4)战国以后井田制内容公田私田得到份田的农民积极集体义务耕种,收获全部缴给贵族劳动者份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走向崩溃表现原因①大量“公田”被抛荒②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相地而衰征(齐)初税亩(鲁)】——根本原因①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②战争频繁,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封建土地私有制①确立标志:意义:商鞅变法,以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延续了2000多年②形式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主要)来源侵占“公田”获得赏赐土地买卖(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商人地主)途径土地兼并表现西汉(严重)宋初(激烈)明清(普遍)“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买卖成为扩大地产主要途径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危害自耕农社会国家财政农业破产动荡减少破坏解决措施均田限田清查北魏均田制西晋占田制北宋方田均税法③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租佃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代(仅次于)明清(普及全国)战国(出现)影响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生产自主性、选择雇主、(根本)(1)行业主次(产业结构):(2)生产方式(生产模式):(3)经营方式:(4)水利兴修:(5)土地制度:(6)生产规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不断完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发展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力(根本原因)经营方式(男/租)生产关系(重要原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种模式(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