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班级:土木10-1班任课教师:闫亚平姓名:徐韦峰学号:**********成绩:幸福中国幸福广东两会期间,“幸福”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发展经济,到底是为了什么。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GDP如此被幸福狠狠地撞了一次腰,大家都在关注如何提高幸福指数,这对国民來说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现阶段,国民的不幸福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弱势心态”止在蔓延。不断增加的GDP,各种传媒对少数富翁的报道,甚至琳琅满门的商业广告和奢侈品宣传,都会促使我们在脑海屮勾画岀一幅幅美好愿景。可当现实远不如理想那么美妙时,内心期待与现实焦灼就会发生碰撞,将自己归入“弱势群体”。“财富蛋糕”分配不均。一个时期以来,屈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没有同步。再加上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长期依靠投资而不是消费、依靠外需而不是内需拉动。重重社会孑盾,归结到一个症结,就是屮国经济这块ri益做大的蛋糕,还没能完全妥善解决一个焦点问题——蛋糕的分配,让国民最广泛地共同分享改革成果。这已经开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影响了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和发展。“社会不公”客观存在。“仇富”、“厌世”等消极思想的出现,社会不公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一些地方,暗箱操作成为特权者游戏,时不时出现在公众眼前的“量身定做”式招聘,就最为典型。这些并不多见的现象,经过民众“心理哈哈镜”放大后,造成很多误解和偏见,导致社会才盾加剧,既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民的幸福感,也成为不良“社会心态”的诱因。建设“幸福中国”,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要同步,改善民生要锲而不舍,杜绝社会不公要雷厉风行,还要警惕享圧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幸福起来”,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止在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华丽转身”。我们还要努力,我们还要奋勇向前。建设幸福广东改革开放30年,广东不仅为全国贡献了数量巨大的GDP和财税,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发挥了“试验出”作用。站在新起点上,广东如何再为中国做出新贡献?广东今年初就明确提岀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际上也是在为中国的战略转型探路。“前30年,广东杀出一条血路为全国经济领域的改革立下汗马功劳,而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广东将为和谐中国、幸福中国继续探路。如何做到幸福中国幸福广东呢?幸福是一种感觉,温家宝总理将这种感觉形象地归纳为“四心”一—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如何将“四心”感觉放大,融入每个国民的生活,考量着政府的智慧,有赖于国民心态的调整。幸福有层次、阶段、质量之分。不同的阶段,人民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不同的。当然,摆在人们而前的也是最基本的“幸福”便是“生理需要”,这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存的基本需要,是最原始的追求。丰衣足食便是对此阶段的幸福感的体验。在满足了基本的需要Z后,就会上升到“安全需耍”,而人与人在交流屮必不可少的要产生“社交需要”,在实现了以上这些需耍的前提下,“自我实现的需要”便会摆在人们而前,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抱负、施展才能的最终口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