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9/11/9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生活品质——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在2010年普陀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3月17日)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区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区在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一个阶段我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生活的品质。一、2006年以来我区教学工作回顾2006年,我区以“聚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召开了全区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等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主要工作如下:(一)在课程建设上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组织校长和教师学****国家课程标准,制定了“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提高实施国家课程的适切性;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区的实施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有效保证了国家课程的实施。二是初步构建了区域课程体系。我区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形成了四大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核心价值观课程系列,如“伟人教育”课程和“红色寻访”课程;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系列,如民族传统节庆课程、民族传统技艺课程、民族传统风俗课程和农耕文化课程等;行为礼仪课程系列,如《现代公民读本》和《礼仪美育》课程等;实践创新课程系列,如《智能机器人》课程、《创新思维、创新制作》课程和《陶艺》课程等。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各个学校结合课程要求和学校实际,相继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二)在课堂教学上开展了有效教学攻坚。我区与华师大、市教研室合作,每年攻克一个课堂教学的难点,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本市及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区教育学院制定了《普陀区中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意见》,对全区开展有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学校层面,一是聚焦问题,开展研究。学校共上报有效教学的课题88个,区科研室对这些课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研究的十大方向,目前有47个课题被列为市、区级课题。二是聚焦课堂,探索实践。如有的学校围绕“有效教学”每年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攻坚。区校两级联动,深化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近三年来,在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我区共有22位教师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在各区县中名列前茅。(三)在教研工作上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教研模式的变化。从传统的教研走向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研,教研活动呈现出丰富性、互动性,开放性。区教研平台自2007年4月开通至今,从最初的5所学校注册发展到今天169所(包括幼儿园),注册个人达9000余人,浏览人数达到38万余人次。截至2009年10月,中小学各学科有组织的网络教研达540次,在每学期常规的集中教研活动中,网络教研约占1/5。二是教研队伍的变化。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队伍建立了专业能级序列;并建立了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兼职教研员队伍。三是教研功能的变化,区教育学院教研室除了发挥对教育教学的指导、研究、服务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对专业指导团队及各工作室的管理。(四)在教学管理上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出台了质量保障手册,形成教学新常规。今天会议下发的《普陀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保障手册》,既是我们三年来探索的成果,也是指导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文本。二是构建分析反馈系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开展“普陀区学业考试测量、分析”的课题研究,构建区“学业质量分析、反馈系统”,形成区域质量常模,使我们对学业质量的分析更加科学。三是各个学校制定了质量改进计划,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制定和交流活动,今天会议下发的《聚焦质量——普陀区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专辑》,就是成果之一。几年来,我们以科学的质量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关注质量、研究质量、提高质量的工作氛围,我区学校声誉在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在提高。(五)在队伍建设上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组织了市、区名校长后备人选的培养,开展分管教学校长实务培训,举行了校长论坛,开展校长能力大比武,组织校长进行听课评课比赛等。2006年以来,我们围绕课程改革连续四年举办了四届校长论坛,既有区内的,也有中外交流,促使校长更加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质量。二是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进一步加强了教研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序列、制定标准、明确任务,改革和完善教研员管理制度,出台了区《教研员工作任务书》、《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