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我的自传.docx

格式:docx   大小:18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自传.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11/10 文件大小:1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自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我的自传王玉宽打印字体: 大 中 小【关闭】王玉宽研究员,博导个人简介:男,1963年生,汉族,籍贯陕西。招生专业:自然地理学(博士,硕士)、土壤学(硕士)学习与工作经历:1985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水资源专业,工学学士;1990年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专业,理学硕士;2007年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1990年就职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至今,曾任水土保持研究室副主任、山地侵蚀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期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土壤侵蚀实验室留学一年,在美国农业部国家土壤侵蚀实验室工作一月。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流域生态与管理等领域。目前研究重点是坡面土壤侵蚀机理与预报模型及流域生态评估。在研和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基于水蚀过程的土壤可蚀性研究”2008-2010年,经费45万元,主持人;“973”项目(2007CB407206)子专题“水土保持措施作用机理”2007~2012年,经费30万元,主持人;“973”项目“长江流域水沙产输及其与环境变化耦合机理”专题“长江上游典型区坡面土壤侵蚀动力学模型”,2003~2008年,经费30万元,主持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2005~2006,经费80万元,考察组副组长;“长江上游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机理”,2002-2005年,经费80万元,主持人;“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2002-2003年,经费15万元,主研人员;“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结构与建设对策”,2001-2004年,经费60万元,主持人;‘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区域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研究”,1996-2000年,经费75万元,主研人员;“‘长治’工程减沙效益研究”,1996-1999年,经费40万元,主研人员;社会任职、荣誉称号:  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代表性论文论著:出版专著:王玉宽、邓玉林、彭培好、范建容著《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年9月。近期发表论文:1. WangYu-kuan,Fubin,XuPei,Validationofthreeinfiltrationmodelsonpurplesoilundersimulatedrainfall,ProgressinNaturalScience,2007,. 王玉宽,王勇强等,紫色土坡面降雨侵蚀试验研究,《山地学报》,2006年24卷5期,597-600;3. 第24卷增刊,77-81;4. 王玉宽,孙雪峰,邓玉林等,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山地学报》,2005年23卷4期,431-436;5. 王玉宽、邓玉林等,关于生态屏障功能与特点的探讨,《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25卷4期,103-105;6. 王玉宽,朱波,高美容,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及时稳性分析,《山地学报》2004年01期,116-120;7. 王玉宽,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Cs-137法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第二期,P77-80。联系方式:通讯方式:610041,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电话:02885230627传真:028-85228557Email: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介绍王小丹打印字体: 大 中 小【关闭】王小丹研究员、博导 个人简介:1973年生,四川西充人,理学博士。西藏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观测试验站站长。招生专业:自然地理学(博士、硕士),土壤学(博士、硕士)。学习与工作经历:1997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毕业,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 主要从事高山环境与高寒生态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部委任务多项。社会任职、荣誉称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等。代表性论文论著: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