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谏太宗十思疏.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谏太宗十思疏.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19/11/1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谏太宗十思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班级姓名一、背景知识1、魏徴小传魏徴(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魏徴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徴提倡“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史以“诤臣”称之。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魏徴没,朕亡一境矣。”2、进入背景贞观十一年(637),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徴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魏徴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徴,并将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戒。3、关于“疏”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代,用途较广,论谏、陈乞、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通课文(译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而欲流长者也。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