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抗灾溅灾的思考吃一堑、长一智,人类就是这样走过蒙昧时代的。人类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这一万年来人类作了两件事,即研究物质运动和社会运动。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研究物质运动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地震是物质运动,天震(指气象,也涵声、光、热、力、离子流??)是物质运动,天震的随机性远远大于地震的随机性。张衡、祖冲之等中国的先贤们,在这两方面都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今年元月,我国南方突遭近百年特大雪雨冰灾。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组织防灾、抗灾,但灾难仍造成巨大的生命、财物损失。自然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研究,提高预报水平,以利作好防灾、减灾与抗灾工作。夭露与地震。天是很大很大的,地是很小很小的,人与天、地比是很渺小很渺小的。这就决定了天、地、人的从属关系、依存关系。从属不是完全被动,依存不是无所作为。作为物质的人虽然渺小,但作为智人、有创造能力的人,是最伟大的有生命的物质。地球自转不是绝对的匀速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不是绝对的匀速运动,太阳系绕银河系转也不是匀速运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运动、相互影响,不断产生着天象的新变化。地球发生的事,要在地球内找原因、要在地球圈找原因、还要在地球圈外一天上找原因。因为从宇宙观结构看,地是从属于天的。可以说天震影响地震,地震影响天震,天、地相互影响是必然的。由于天体运动的绝对性、多变性,随时构成了天体间的“新”关系。这种新变化要求我们时时、事事必须有新思考,要创新研究。旧知专题策划【l】国苣利局高级工程师王文识、旧理论与老经验是有价值的,也是凝固的。要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发展、必须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地震可预报,天震可预报。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预报,是更有利于作好防灾、减灾与抗灾工作的。对作好防灾漉灾与抗灾工作的建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张衡学社和“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于2008年2月23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的多学科研讨会”。十几位专家从传统理论,也从“天地耦合”、“地球排气”??等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了探讨,并~致认为,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要取得重大成果,必须认真实施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研讨会对进一步防灾、减灾与抗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统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综合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反映了事物运动的客现存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综合、交叉研究才能更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若用西方人的学术思想来认识,这是维普资讯长期的厄尔尼诺现象和这次南方雪灾的反厄尔尼诺(E1Nio)现象即拉尼娜(LNina)现象若用整体思维来研究把天震地震结合起来研究可能更有利于说明气象变化的本质我国的太极理论阴阳理论是从整体上观察研究宏观事物的理论建议政府组合有关天震地震的统研究机构^开展综合研究以利于作出中长期预报同类机构的整合也是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大部制改革精神的二重视民间科技人才发挥官科民科两个积极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看天言风观星测雨的民间能人:在现代科研(涵离退者)群体中有批不同学术见解者希望主体研究部门主流学者能听取他们的建议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