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明礼仪伴我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幼儿园,浙江杭州311108)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人与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有位哲人说过: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并能发自内心的去使用礼貌用语。教师、父母等与幼儿经常接触的人应起到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我们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培育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新时代幼儿。我园立足本园实际,围绕中心课题《幼儿礼仪品格的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好评。一、研究的具体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一)生活礼仪:1、进餐礼仪2、仪表仪态礼仪3、行走礼仪(二)交往礼仪:1、称谓礼仪2、问候礼仪3、交谈礼仪4、做客待客礼仪5、接打电话礼仪6、同伴礼仪(三)公共场所礼仪:1、升旗礼仪2、集会礼仪3、购物礼仪4、公共场合礼仪(四)学习礼仪:1、课堂礼仪2、活动礼仪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一)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感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幼儿美好心灵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我们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教育活动、过渡环节等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养成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喝水时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时: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例如: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来了一位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看了看,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此时本班老师马上提醒小朋友:“老师来了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有的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有的小朋友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意义?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老师好,老师早”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二)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礼仪养成除了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教育渗透,还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