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农村土地纠纷调研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土地纠纷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19/11/11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土地纠纷调研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土地纠纷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土地纠纷情况的调查报告开放专科2003秋法学学号:037200213姓名:夏如军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在今年光坡镇司法部门调解的农村群众纠纷案件中,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有上升趋势,这类案件常常涉及多人利益,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甚至危及一方的治安恶化。为了解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我于2005年10月8日到11月10日,分别到镇司法所和各个村组进行了调查摸底。重点走访了光坡、大龙、中间坪、潭油等4个村的农民群众,对23名该类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了回访,与镇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座谈,初步掌握了光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光坡镇农村土地承包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也深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土地承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程序形式到实体内容,都越来越规范合法,从而全面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承包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极少数没有及时更新观念等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正常调整,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光坡镇是港口区的农业大镇,农业人口19378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91%,土地总面积9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0公里,、,,可发包土地在土地面积中占有相当大比例,调查中发现,在很大部分村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承包纠纷存在,如耕地、林地、果园、鱼塘等承包中,在村组干部、农民等不同身份的人员身上都时有发生。从镇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中分析,近年来,农村群众纠纷中,土地纠纷占了90%以上。而且在调查中发现,没有到司法部门要求调解的农村土地纠纷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台,东南亚经济圈的经济迅速发展,临海、沿边、交通便捷的地域被商家看好,公路的建设,大厂场的进入,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集镇的建设,对土地使用的增加等占地赔偿的出现,涉及到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土地纠纷问题呈上升趋势。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纠纷主要是:1、土地所有权权属不明引起的群众与群众、群众与集体之间的纠纷;2、土地权属证明模糊引起的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纠纷;3、地域界注不明确引起的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之间的纠纷;4、个人与集体因土地占用赔偿引起纠纷;5、合同引起纠纷;6、侵权纠纷;7、占用土地赔偿分配纠纷等。即使当事人不多,但是涉及多人利益的改变,如村民利益分配变化等,社会影响大,处理不好,矛盾易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造成这些纠纷的原因有:(1)、政府部门行为不规范,对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干预过多,越权处理农村的具体承包合同,对经济林、池塘水库、虾、蟹养殖塘等承包合同的干涉尤为突出,有的甚至违法行政侵害到农民的土地利益;(2)、地方政府缺乏总体规范使用土地措施。有些部门为了单位的小利益,不顾大局利益,不顾环境保护,乱批、乱发放各种行政许可证,使一些法人和个人只顾眼前利益,乱占、乱用土地,损害了群众利益,引起纠纷。(3)、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默许和帮助投资商到地方建设,在没有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没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先征用,后补偿”、“先征用,发展后补偿”、“补偿部分先征用,发展后再补足”等违法违纪强制征有土地方式,使有些工程因各种原因无法补足群众土地赔偿款而引起纠纷。(4)、政府部门工作不到位,缺乏对村组干部行政规范指导,造成农村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不必要的失误而引起纠纷。如有的村组干部漠视农民权益,往往巧立名目采取行政强制单方更改承包合同,有些农民土地、经济林、池塘水库等承包经营权尚未到期,就被强行收回或者另行发包,也不给原承包的农民合理补偿,有些村在发包土地时,违反民主议定原则,采用村委部分负责人“暗箱操作”的方式,根据个人好恶、亲疏远近擅自进行发包,引起群众不满,有些对外发包的土地承包手续不完备,未履行《土地管理法》所要求的程序,造成合同无效引发纠纷等。(5)、政府部门工作还不彻底。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调整山界林权后,有些山界、土地的界注没有划清,权属问题没有处理好,造成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为争权属而引起纠纷。(6)、部分村组干部存在素质问题。他们对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少,缺乏对政策法律正确理解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按自己的意识形态操作,引起纠纷。(7)、村组干部对工作不负责。有的在填写山界林权证时盲目操作,没有根据实际,造成户与户之间的土地权属界注重叠而引起纠纷。(8)、新官不认旧帐。因为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前任村委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