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中的愁.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中的愁.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1/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中的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古典诗词中的愁古典诗词中的愁愁,本是人事间,特别是离乱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由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故和相应的个人理想的破灭,往往造成一种压抑、苦闷、悲观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在当时社会不可能通过政治或历史的理论形式作正面阐发,只能通过诗歌等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中国古典诗歌有“以悲为美”和“以愁为工”的悠久传统。在古典诗词中留下了众多抒写作者愁怀为主题的作品。羁于个人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生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唐代诗人李白被权贵排挤后,过着凄然的漫游生活,积怨日益深沉,于是发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叹。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白发三千丈”这个虚拟懂得长度形容自己的悲苦、忧愁生活的深重。而男唐李后主在经历了亡国破家的残酷现实后,在囚犯般的屈辱生活中,不禁倾泻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怀,把绵绵哀愁呈诸笔端。在他的另一首词《相间欢》中,则将千缕万绪的愁思比成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使人感到一种难言的滋味,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国残家破夫亡一连串的打击后,她的作品往往带有悲愁的情调、含蕴而不艰深、凄婉而又劲直的艺术风格,道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心声。   当一个人报国无门,才华不能得以施展,处处遭受压抑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恨闷、忧郁的情绪。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将愁思难遣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明明是“近来愁似天来大”,作者却用重语轻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写法。不是不想说,而是越说愁越多。所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古典诗词中,还有一种闲愁。如《浣溪纱》的作者秦观用浓郁的诗意美、清幽的画境美来勾勒个人的愁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如雨丝般的闲愁,让人有一种梦幻般的愁境之感。而北宋的贺铸当一种无边的“闲愁”涌上心头,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失落感,便“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那种“闲愁”的深度,借江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巧妙地表达出来。古代诗词中的写“愁”艺术把“愁”写得有长度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内心愁绪的深重。把“愁”写得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用“舟轻”载不动自己的愁苦来表现愁之多,使抽象的“愁”变成了有重量的东西。把“愁”写得有形态南唐李后主则使“愁”的形态表现得更为直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愁思像一团乱麻。把“愁”写得有数量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以“一江水”喻“愁”,又在“东流水”的基础上衬以“春”字,写出了愁思如江水般汪洋恣肆,又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愁”写得有变化运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接把“愁”写得从“眉头”下来,又爬上“心头”。把“愁”写得有人性张先在《天仙子》中写道:“《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他赋予“愁”以人性,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古代诗词中“愁”字的魅力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自产生之日起,似乎就已决定了其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独特性。诗歌的语言精练,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非细嚼慢品不足以体味其妙处。在古代诗词中,以抒写作者愁怀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而作为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愁,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却异彩纷呈,魅力无穷。“愁”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一、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愁”写得川流不息,无尽无休。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其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愁”写得深重幽长。李白在《秋浦歌》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名单看“白发三千丈”真叫人无法理解,说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固然而长,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诗人以奔放的***,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突出了内心深重幽长的愁绪,并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渲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其三、运用移就的手法,把“愁”写得无比凝重。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只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