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广东省登革热诊疗指引.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东省登革热诊疗指引.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省登革热诊疗指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东省登革热诊疗指引(2013年版)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参照WHO2009年《登革热诊疗指南》,结合今年广东及全国各地的登革热疫情及临床特点,制定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诊疗指引。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二、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通常5~8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隐性感染、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WHO2009年颁发了新的登革热诊治指南,更改以往的登革热分级方法,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普通登革热及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登革热病程分为急性期、极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一)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征为突起发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一般持续5~7天。部分病例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次升高,称为双峰热。发热时多伴畏寒、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及眼球后痛、乏力、充血性皮疹、食欲不振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多形性皮疹等。部分病人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出血倾向、腹痛、呕吐、束臂试验阳性等表现。登革热在发病过程中如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这些症状包括高热(体温>39℃)超过72小时;严重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严重呕吐);血压下降;昏睡或烦躁不安;皮肤瘀点或鼻血丑、牙龈出血;尿少;心肌损伤等。重症登革热的临床特点。登革热患者在发热后期或热退后病情加重,出现严重出血包括皮肤瘀斑、呕血、黑便、***流血、血尿、颅内出血等;严重血浆渗漏表现,如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较基础值升高20%以上或者治疗后降低20%以上)、心包积液、胸水、腹水、急性胆囊壁增厚、低蛋白血症等,严重者出现休克以及心、肺、肝、肾及脑等重要器官损害。(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109/L以下。: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半数以上出现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病例有心肌酶及血尿素、血肌酐升高等。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有轻度到中度升高,少数病例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部分病例可出现血钾降低等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减少。:CT或胸片可发现一侧或双侧胸水,部分病例有间质性肺炎表现。B超可见肝脾肿大,重症病例的B超可发现胆囊壁一过性增厚,还可出现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盆腔积液。CT和MRI可发现脑水肿、颅内出血、皮下组织渗出等。: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1)登革热抗原(NS1)检测:血清登革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2)核酸检测:对患者血清标本采用realtimePCR(或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3)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标本